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艺术    徐悲鸿    绘画    文化    画家    

研究学科:建筑类    经济学类    哲学类    自动化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1,525H指数:12北大核心: 424 CSSCI: 372 CSCD: 3 RDFYBKZL: 16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3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元宇宙的艺术生成:追溯NFT艺术的源头
1
《中国美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郭春宁  出版年:2021
NFT成为近来艺术界热议的话题,加密艺术也在区块链等新技术和新系统的加持下登上崭新的舞台。2019年至2020年,NFT艺术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诸多代表性案例更新了关于艺术来源、版权、介质的传统界定,也引发了更广泛的...
关键词:NFT艺术  非同质化代币  元宇宙  艺术机制 智慧数据  
传统文化觉醒:符码体系与视听场域的再生产--基于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文化观察
2
《中国电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顾亚奇 张旭  出版年:2021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面上项目“智媒时代视听艺术传播与价值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产生,以当下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公众层面的集体觉醒为语境,其要点在于以视听新修辞与观众建立共生关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重新诠释传统故事。影像具有文化符码的属性,河南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传统文化  河南卫视 《唐宫夜宴》  综艺晚会
艺术振兴乡村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 陈炯  出版年:2021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艺术激活传统村落途径研究”(18XNA012)
艺术振兴乡村近年来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艺术乡建还存在一些问题。国内艺术乡建大量存在只注重物理空间建设或艺术家留下"好看"的作品,对农村综合发展收效甚微。艺术有助于实现有效治理还没有被广泛认识。艺术之于乡村...
关键词:乡村振兴  艺术 内生动力 有效治理  
形态、维度、语境:论沉浸式新媒体装置艺术的“空间”再造
4
《装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顾亚奇 刘盛  出版年:2020
沉浸式新媒体装置艺术以多介质构建虚拟幻象,或将体验者的自我投射融入作品场景形成交互,实现物理空间、光影空间、心理空间合为一体的时空再造。多维空间的建构重新定义了艺术作品中的"物"与符号系统,触发了艺术实时动态发生的过程,...
关键词:沉浸式 新媒体艺术 装置艺术 空间营造  先锋实验  
后新冠疫情下我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问题、趋势与对策
5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钱明辉 潘菲 齐悦  出版年:2021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文化旅游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模式与机理研究——以北京市为例”(20XNA043)。
[目的]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融合技术、经济和产业于一体,有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为防控疫情、保障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有效运转提供有力支撑,但在非网民规模巨大的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此次新...
关键词:新冠疫情  农业农村 数字经济 研究分析  对策建议  
大学新生专业认同感、职业决策困难及生活满意度状况调查——以某大学某专业新生为例
6
《教育学术月刊》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程化琴 庄明科 刘琉 郝晓玲  出版年:2014
2012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以生涯规划为导向的新生辅导模式探索"(课题编号:BJSZ2012ZC01)的阶段性成果
对大学新生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决策困难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专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和最优化决策显著相关;职业决策困难水平较高,尤其是焦虑程度,与最优化决策、自我概念清晰性、核心自我评价、职业心理控制源显...
关键词:大学新生 专业认同感 职业决策困难 生活满意度
全景共情机制:虚拟现实在空间叙事与文化记忆中的应用
7
《天津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郭春宁 富晓星  出版年:2022
四川动漫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动画纪录的多元反思与数字记忆研究”(项目号:DM202001Z)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借由关注囚室空间、难民记忆、灾后重建等社会议题,虚拟现实之技术艺术体系成为多元讨论的平台,更凸显了学科交叉的合力及潜能。虚拟现实通过特有技术将观者纳入共同书写文化和记忆的过程中,观者与媒介互动,成为沉浸式共情体验...
关键词:虚拟现实 空间叙事 文化记忆 共情
博物馆叙事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武洪滨  出版年: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艺术博览会的历史、形态及建构问题研究”(17BF103)阶段性成果。
作为物质遗存收藏之地的博物馆与流传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原本存在着一条鸿沟。20世纪晚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对概念被提出,强调对活态的技艺、流程等因素的关注与研究,保护与传承特定人群的文化...
关键词: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叙事 公共文化
“Z世代”悦己型消费与视听艺术的“破圈”实践
9
《中国电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顾亚奇 袁文洁  出版年:2022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面上项目“智媒时代视听艺术传播与价值体系建设研究”〈编号:21XNA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Z世代”信息获取、社交传播和艺术消费更注重娱乐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对视听产品的审美与情感价值提出新要求。视听内容生产者应充分考虑“Z世代”群体悦己型消费的特点与需求,以新技术应用重造视听符号体系,适度把握“新奇狂欢”的...
关键词:Z世代  消费  内容生产  社交属性  
人工智能,让艺术变得廉价?
10
《美术观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陈炯  出版年:2017
社会上对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已经有所关注,但在当下,人们的关注点还只限于艺术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其实,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刚好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 艺术 廉价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