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湖北中医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中药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医    辨证论治    

研究学科:生物科学类    经济学类    哲学类    轻工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31,676H指数:45WOS: 489 EI: 7 北大核心: 1,297 CSSCI: 32 CSCD: 1,333 RDFYBKZL: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0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几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特性研究
1
《微生物学报》山东大学微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湖北中医学院 王镇 王孔星 谢裕敏 姚茵丽  出版年:1995
筛选到83株絮凝剂产生菌,其中絮凝活性最高的四株分属于芽孢乳杆菌属、节细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四株菌在生长过程中均可产生胞外絮凝物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絮凝剂产量为0.5-0.9g/L。纯化后的四种絮凝剂中,三种为...
关键词:絮凝剂产生菌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2
《时珍国医国药》湖北中医学院 李秋怡 干国平 刘焱文  出版年:2006
综述了关于川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以供对川芎进行相关研究的人员参考。
关键词:川芎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策略及关键技术分析
3
《中国天然药物》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 陈士林 宋经元 姚辉 石林春 罗焜 韩建萍  出版年:2009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No.2007DFA30990);卫生行业科研专项(No.200802043)~~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年来生物分类和鉴定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其在药用植物鉴定中的成功应用将可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革命性突破。本文结合具体研究工作就构建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平台的标准化流程、药用植物...
关键词:药用植物 DNA条形码 鉴定  标准化  
重楼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4
《药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朱英杰 陈士林 姚辉 谭睿 宋经元 罗焜 鲁静  出版年:2010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7DFA30990);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0802043)
为评价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重楼属药用植物的鉴定作用,探讨重楼属药用植物鉴定新方法,本研究对重楼属11个物种17份样品的psbA-trnH、rpoB、rpoC1、rbcL、matK和核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
关键词:重楼属 DNA条形码 ITS2 药用植物 鉴定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5
《时珍国医国药》湖北中医学院 施峰 刘焱文  出版年:2006
湖北省武汉市科技局招标课题资助项目(No.20056005130001)
关键词:红花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6
《辽宁中医杂志》湖北中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 吴勇 欧阳静萍 涂淑珍 汪长华  出版年:2002
探讨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 3 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四氧嘧啶糖尿病组与糖尿病黄芪多糖 (APS)治疗组 (黄芪多糖 4 0 0mg/kg/d-1腹腔注射 ) ,5周后 ,处死...
关键词:黄芪多糖 血管内皮细胞 氧自由基 一氧化氮 糖尿病
桂枝化学成分及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
7
《辽宁中医杂志》湖北中医学院 刘萍 张丽萍  出版年: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925)
桂枝为历代中医常用的中药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文章围绕其化学成分及其心血管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从桂枝中分离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桂皮醛、肉桂酸、2-甲氧基肉桂酸、1,4-二苯基-丁二酮、香豆素、β-谷甾醇、多聚体糖苷及多种...
关键词:桂枝 化学成分 心血管药理作用
茯苓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8
《湖北中医杂志》湖北中医学院 金惠 赵英博 江维 刘焱文  出版年:2008
关键词:茯苓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综述  
丁香酚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9
《时珍国医国药》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基地;湖北中医学院 彭宅彪 张琼光 代虹健 丁英平  出版年:200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丁香酚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表明丁香酚有抑菌、麻醉、解热、抗氧化、抗肿瘤、促进透皮吸收、祛蚊等多种药理活性。提示丁香酚具有很好的研究与开发前景。
关键词:丁香酚 药理学
针灸“足三里”“关元”穴对阳虚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10
《中国针灸》湖北中医学院针灸骨伤系 陈雄华 刘又香 王华 张德云  出版年:2000
采用针刺、艾灸、针加灸不同的治疗方法 ,选用“足三里”、“关元”两个强壮穴位 ,选择介导机体免疫的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为指标 ,以实验性“阳虚”大鼠为受试对象 ,对不同针灸疗法、不同穴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针...
关键词:阳虚 针灸疗法  免疫学  针灸效应 足三里穴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