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电影    新闻语言    民族文化    新媒体    新闻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建筑类    

被引量:1,169H指数:10北大核心: 136 CSSCI: 104 CSCD: 1 RDFYBKZL: 1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微博热的冷思考——兼论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响
1
《新闻爱好者》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李伶俐  出版年:2011
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手段,不断增加的用户群昭示着微博的风生水起、影响日盛。本文从微博"碎片化"特征入手,反思微博兴盛背后,其碎片化特征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微博  碎片化 影响  
数字时代背景下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当下选择——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范式的演进及其启示
2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邱昊  出版年:2012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字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变迁与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研究"[GY100024]
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肇始至今,经历了免疫—甄别—批判—赋权4个范式,每一次范式的转换都与西方社会的变化、媒介技术的进步、文化研究和受众研究的转向密切相关。在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网络媒介日新、大众文化兴起、个人诉求多元、社会...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 西方范式  中国社会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3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周芸 陈晓梅  出版年:2021
云南省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传媒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G2018063)。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专业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关乎其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性质、方向和成效。论文以高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必修课程“现代汉语”为例,立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播及...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专业课程 现代汉语 教学体系
互补和竞争:语言接触的杠杆——以阿昌语的语言接触为例
4
《语言文字应用》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戴庆厦 袁焱  出版年:2002
本文以阿昌语的语言接触为例 ,提出“互补和竞争是语言接触的杠杆”的论点 ,并分析互补和竞争在阿昌语语言接触中的种种表现及其演变规律。
关键词:语言接触 杠杆  互补  竞争  
昆明方言常见的语气词
5
《方言》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张华文  出版年:1996
昆明方言常见的语气词张华文昆明方言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语气词,在语言交际中起着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这些语气词的用法比较复杂,值得仔细研究。本文选择最常用的“说、是、、嘿”四个语气词进行描写和分析,详其用例,以探明用法和意义。...
关键词:语气词 昆明话 昆明方言 反复问句 反问句  “哩”  北京话  选择问句  发话人 凉山彝语
民族文化经典的“再地方化”——“阿诗玛”回归乡土的个案
6
《新闻与传播研究》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肖青 李淼  出版年:201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江并流’区域多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族际传播与交流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6BMZ119)的阶段性成果
借用人类学的"再地方化"概念作为理论工具,在田野调查基础上,解读自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已被"去地方化"的"阿诗玛"如何被"再地方化",并成为地方和族群的文化资本的过程可以发现,在先后涉及国家建设和全球化的中国...
关键词:去地方化  再地方化  文化符号 文化再生产
试论东汉以降前置宾语“是”字判断句
7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张华文  出版年:2000
一、东汉以降,佛经译文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判断句式,即“SO 是”前置宾语“是”字判断句,而此种判断句可以通过与传统的“S是O”后置宾语“是”字判断句的变换加以求证和确认。二、关于“S(A)O 是”判断句,有两种语言现象值...
关键词:古代汉语 '是'  前置宾语 判断句
从京剧脸谱看视觉符号在文化传播中的体现
8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孙培菡  出版年:2010
文化与传播是互动的、一体的。文化的传播功能是文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功能,文化的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媒介的符号无疑是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而视觉符号又凭借着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文化传播...
关键词:视觉符号 文化传播 京剧脸谱符号化  符号体现  
流行词“PK”分析
9
《修辞学习》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刘国柱  出版年:2006
关键词:流行词语 语用价值 词源 词义
1961-2019民族动画中哪吒银幕形象的嬗变
10
《电影新作》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民族艺术研究》;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彭慧媛 李柯颖  出版年:2019
哪吒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人物,是民族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的形象符号。在1961年到2019年间,哪吒形象以民族动画的形式为载体,经历三次典型的银幕演绎,代表着当时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最高典范,折射出不同阶段的我国动画的流变。...
关键词:哪吒形象  中国动画 民族风格 反思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