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壮族    广南方言    诗言志    教学法    共时    

研究学科:哲学类    轻工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136H指数:5北大核心: 2 CSSCI: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量词教法探微
1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李亚丽  出版年:2005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量词的教学是一个重点、难点。文章从个体量词的表形作用、量词之间的细微差别、量词短语与量词式结构的不同三个方面探讨了汉语量词的特点,对外国留学生掌握汉语量词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汉语 第二语言  教学法 量词
广南方言“挨”字被动句探析
2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牟成刚  出版年:2009
"挨"字被动句是广南方言最为常用的标记被动句,极富地方特色。文章在客观调查考证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广南方言"挨"字被动句的结构特点、语用特点及其在类型学上的意义,探讨其被动标记的虚化来源,并比较其与普通话"被字句"的异同。...
关键词:广南方言 “挨”字被动句  探析  
我国师范教育实习的反思与改革
3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李丛玉  出版年:2006
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国师范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与反思,从而探索我国师范教育实习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师范院校开展教育实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实习 问题  反思  改革与发展  
方玉润《诗经原始》的诗学观研究
4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徐旭平  出版年:2009
2008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8C0260);本文为该项目的终结性研究成果
以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具体作品的评论为依据,总结和分析他的诗学观:首先是对《尚书》提出的"诗言志"传统诗学观进行了反叛,使他对《诗经》的解读回归到文学审美的轨道上来;其次是对"温柔敦厚"传统的儒家诗教顽固的维护,又使...
关键词:诗经原始  诗学观 诗言志 温柔敦厚 始意  
简论九十年代军旅小说中军人性格的深层塑造
5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段江  出版年:2003
九十年代中 ,军旅小说创作十分繁荣昌盛 ,优秀作家作品层出不穷。一大批个性鲜明、性格复杂、情感丰富的军人形象 ,成为军旅文学画廊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文章重点从军人的战争情结、尊严和荣誉感及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三方面论述九十年代...
关键词:军人性格  战争情结  人性扭曲
广南方言助词“歇[(■iε)^(31)]”的共时调查分析
6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牟成刚  出版年:2007
广南方言助词"歇[(■iε)^(31)]"是极具广南汉语方言特色的一个虚词,它常常附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的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或性质状态的实现;助词"歇[(■iε)^(31)]"的应用不受时间的限制;...
关键词:广南方言 助词 歇[liε^31]  共时调查  分析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反思与重构
7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李丛玉  出版年:2004
文章对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研究 ,并努力探索重构口语交际教学新的理念和方法 ,以促使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走上成熟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 反思  重构  
流浪汉小说的审美特征
8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马兰海  出版年:2003
 16世纪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产生对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以独特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内视点"叙述方式、宽广的文学视野、诙谐幽默的讽刺艺术风格在文坛上独具风采,对西方长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小癞...
关键词:流浪汉小说 审美特征 16世纪  西班牙  长篇小说 《小癞子》 人物形象  艺术风格
毛泽东“鲁迅论”的常态分析
9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王光斌  出版年:2008
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角度分析,毛泽东对鲁迅的高度评价除了基于客观事实外,还有确立文化代言人的政治需要和寻求精神同盟的个性心理需要这两个重要因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此后,毛泽...
关键词:鲁迅论 常态分析  政治需要 心理认同 消解 沉默
壮族酒文化的民俗现象及功能
10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蔡世保  出版年:2009
壮族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酒的踪影,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中心物质。文章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壮族日常生活用酒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壮族酒文化的功能:物语功能;桥梁功能;娱情功能;...
关键词:壮族 酒文化 功能  物语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