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中国画    书法    艺术院校    元末    临摹    

研究学科:哲学类    轻工类    建筑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27H指数:2北大核心: 12 CSSCI: 12 CSCD: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花鸟画教学
1
《中国校外教育》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刘明孝  出版年:2009
当今的时代背景巨变使得人们所接受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文化相比产生了不少变化,人们的生活观念在变化,思想在变化,审美观念也在变化,当代花鸟画当然也在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给我们的花鸟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既然当代教育从形...
关键词:当代  花鸟画 中国画教学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研究
2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李志坚  出版年:2012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山水画家,"吴门画派"的领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文氏的山水作品中,以园林为题材的创作占有很大比重,这与明代苏州园林文化的影响以及文氏个人以"造化为师"的艺术创作思想不无关系。在文徵明的园林...
关键词:《拙政园三十一景图》  文徵明 园林题材  写生 山水画创作
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3
《高考》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陈科奇  出版年:2016
随着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艺术类专业,"艺考热"现象持续升温。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广大应届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尤其是艺术院校毕业生,对口就业比重不够高,而非对口岗位其专业适用...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毕业生  就业状况 就业引导
自媒体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4
《祖国》四川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团总支;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生党支部 陈科奇  出版年:2017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目前的自媒体平台包括了博客、微博、微信、等...
关键词:自媒体 思政工作 实践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对山水画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思考
5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赵波  出版年:2017
2016年四川美术学院教改重点项目"中国画专业临摹实践与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6JG15)
在现代美学意义上,山水画教学所具有的临摹、写生和创作三个阶段,实质上是要求技法和意境的完美融合的。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二者常是分隔的。特别是作为技法训练基础的临摹,大多偏重于描摹古典作品的笔法形貌,师法技巧而忘其精神。...
关键词:人文精神 技法和意境  笔墨 整体人格  
浅谈宋人花鸟小品之趣味
6
《大舞台》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赖静  出版年:2010
宋代花鸟在中国花鸟绘画史中达到了一个高峰,院体花鸟画下了很多传世精品,还有大量的典藏记载。其中,花鸟小品占据了主要地位,花鸟画以小品形式迅速发展,成为美术史上的一个代表艺术之一。宋人小品花鸟画形制多为圆中见方的尺牍小幅,...
关键词:花鸟画 宋代小品  趣味
从山水画论略谈风水之说
7
《大舞台》四川美术学院08级国画系 曹青军  出版年:2010
风水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协调、融合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为人类自身发展的环境;而山水画则注重以形媚道、游目骋怀的精神追求。但二者都把山川自然为观照对象进而以参悟物我作为终归。所以在观照自然美的审美追求与审美理想上二者有着内在的...
关键词:风水 山水画论 移情说
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赵孟頫及其书法
8
《文艺评论》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范功  出版年:2015
谈论元代隐士书家,作为参照,难免会联系到赵孟兆其及其书法。对于赵孟烦,其身后之褒贬乃至研究颇多,似乎他成了“问题书家”。其问题主要集中在人品书品上面。后世书论家如项穆、冯班、傅山等均持因人废书或因人贬书的观点。如明项穆云...
关键词:赵孟  隐逸文化 书法 冯班 傅山  清人 隐士 赵文  
当代没骨花鸟画的风格探索
9
《美术观察》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马媛媛  出版年:2016
随着艺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人们面对日益开放的文化语境和畅通的信息时代。在此情况下,如何推动花鸟画创作从传统向现代发展,便成了每一位有志于花鸟画创作的画家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没骨花鸟画艺术是推动花鸟画发展的众多尝试中尤其...
关键词:花鸟画艺术 风格  当代  信息时代 文化语境 创作  画家
古今两“女红”:管道升和孙晓云——古今两位女书画家之对比
10
《大众文艺(学术版)》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梁万松  出版年:2010
"女红"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任何地这都有类似中国称之为"女红"的女性艺术,是女性聪明才智的结晶。
关键词:“女红”  管道升  孙晓云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