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媒介    广告    新闻    媒体    新媒体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轻工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哲学类    

被引量:31,040H指数:55北大核心: 2,935 CSSCI: 2,832 RDFYBKZL: 18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4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什么是“全媒体”
1
《中国记者》武汉大学新闻系 罗鑫  出版年:2010
"全媒体"是近年在业界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不同时期定义也有不同的提法,本文试图厘清"全媒体"这一关键词。
关键词:全媒体 出现频率  关键词
论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
2
《图书情报工作》武汉大学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 邱均平 段宇锋  出版年:2000
提出狭义知识管理和广义知识管理的新概念,并从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的概念入手,着重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关键词:知识管理 竞争情报 比较研究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3
《新闻与传播研究》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默罗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韦路 张明新  出版年:2006
国家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网络传播与国家安全"资助
此前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皆聚焦于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上,即所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数字鸿沟。对数字鸿沟的这两个维度的研究,的确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数字技术的分布和应用不平等的社会景象。然而,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数字技术接入和使...
关键词:互联网接入 知识沟 鸿沟 数字技术  信息社会  政治知识 社会影响  两个维度
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命题
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单波  出版年:2011
教育部211工程项目"社会转型与中国大众媒介改革"
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命题围绕文化与传播、人与人的传播关系、他者的意义等问题展开,包括文化与传播的同构、人是传播关系的总和、他者是主体建构自我意义的必备要素。本文认为,文化与传播同构是用来观察文化的偏向与传播的偏向的理论命...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他者 传播关系  
信息计量学(六)第六讲文献信息作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
5
《情报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 邱均平  出版年:2000
关键词:信息计量学 文献信息作者  分布规律  洛特卡定律
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
6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曹博林  出版年:2011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但是学术界对于社交媒体概念的界定和理解仍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试图厘清社交媒体的概念边界,追溯其发展历程,归纳和阐释其主要特征...
关键词:社交媒体 概念  发展历程  特征  未来  
信息计量学(四) 第四讲 文献信息离散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
7
《情报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 邱均平  出版年:2000
关键词:计量学 文献信息 离散分布规律  布拉德福定律
计划行为理论的产生、发展和评述
8
《国际新闻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闫岩  出版年:201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13M540595)支持~~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个体行为生成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个体行为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而行为意向本身则是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理论诞生以来在国外多领域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 行为意向  态度  主观规范 行为控制  
网络社会中的“媒介化”问题:理论、实践与展望
9
《国际新闻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周翔 李镓  出版年:20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互联网信息生态环境下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14JJD860001)的前期成果之一~~
在媒介渗透的社会背景下,媒介化成为最能够体现媒介重要性的概念之一,也是媒介研究的新路径。本文基于文献爬梳与反思,辨析媒介化与中介化的差异,阐释作为元过程的媒介化所蕴含的媒介逻辑,并进一步从网络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实践角度出发...
关键词:媒介化 媒介逻辑  空间  网络化逻辑  网络社会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指标体系
10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财政政策研究基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傅才武 高为  出版年:2022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视野下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21ZD04)。
相对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显性指标,精神生活的内隐性和弥散性特征,使人们对如何评价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较难形成共识。“精神生活富裕”是指族群(国家)和国民个人因物质生活相对丰裕、教育健全、文化传统开放和认知系统科学等因素促成的...
关键词: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指标体系 文旅消费  文化政策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