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指标体系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Index System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Spiritual Lif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傅才武[1,2] 高为[3]

Fu Caiwu;Gao Wei(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Wuhan University,Hubei 430072,P.R.China)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武汉430072 [2]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财政政策研究基地 [3]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430072

出  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视野下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21ZD04)。

年  份:2022

期  号:3

起止页码:11-2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相对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显性指标,精神生活的内隐性和弥散性特征,使人们对如何评价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较难形成共识。“精神生活富裕”是指族群(国家)和国民个人因物质生活相对丰裕、教育健全、文化传统开放和认知系统科学等因素促成的积极和开放的总体性心理状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则主要是指国民个体在追求文化生活、审美情趣、自我价值、科学知识和群体认同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较好公共文化资源保障和所享受到的相对公平的发展机会,体现为一种基于国民个体文化权利之上的文化获得、文化参与、文化享受与文化发展机会上的丰裕和平等。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征入手,探析其与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裕内涵与外延上的差异,并确立了一个包含2个维度、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针对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人群差异所导致的相对精神文化资源的不均衡和文化机会的不平等,要进一步完善“底线公平”保障,以公平促进效率,同时要在经费转移支付之外重视整体性发展要素的横向转移,加大东中西部区域间的政策调节力度,弥合区域间差距;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和旅游行业吸纳就业和富民安民的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公共政策应从需求侧鼓励居民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行为,扩大居民文化和旅游参与,弥合人群间的差距。

关 键 词: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指标体系 文旅消费  文化政策

分 类 号:D64[政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