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苏州大学文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文学    小说    诗歌    清代    文化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建筑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13,494H指数:28北大核心: 2,536 CSSCI: 2,291 RDFYBKZL: 26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
1
《当代作家评论》苏州大学文学院 季进  出版年:2009
江苏省社科项目"北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反思";苏州大学青年教师后期资助项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在美国的传播与研究"的成果之一
关键词:访谈录 文学翻译 研讨班 阎连科  毕飞宇  盛可以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2
《中国语文》苏州大学文学院 朱景松  出版年:1998
本文根据动词重叠式的表达功能和可重叠动词的语义条件,把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归结为三个方面:减弱动作、行为、变化的量(对量的含义重新作了解释),延续动作、行为、变化的过程,强化动作、行为、变化主体的能动性。并且说明,强化能...
关键词:动词重叠式 语法意义 动作动词 能动性 语义条件 重叠动词  祈使句 行为  表达功能  句子  
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
3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文学院 曹炜  出版年:2005
称谓语和称呼语应该重新界定,两者存在着一种交叉关系。称谓语可以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大类,两者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称呼语可以分为亲属称呼语、社会称呼语及姓名称呼语三大类。称谓语同称呼语的差异体现在:(1)称...
关键词:称谓语 称呼语 界定  构成  类别  基本特征  差异  
评所谓“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析疑
4
《文艺争鸣》苏州大学文学院 鲁枢元  出版年:2004
关键词:文艺美学 美学原则 “审美日常生活化”  价值取向  技术化 文艺市场 文化消费  人文精神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5
《语文研究》苏州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朱景松  出版年:2003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目 (K3- 0 12 )的部分研究成果。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需要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合适的确认。文章从形容词重叠的语义条件、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表达功能入手进行观察 ,建议把AA(儿的 )和AABB(的 )这两种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归结为三点 :表示...
关键词:形容词 重叠  语法意义
网络文学刍议
6
《文学评论》苏州大学中文系 杨新敏  出版年:2000
网络文学即与网络有关的文学。它起码有这样两类 :一是印刷类文学的网络化 ;二是网络原创文学。网络原创文学又可分为三类。一是虽然发在了网络上 ,但只要质量过关 ,以印刷方式发表仍然可以的作品 ;二是虽然可以通过印刷方式发表...
关键词:网络文学 网络原创文学 作品  另类 发表  刍议  生存  色彩  表现  
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
7
《安徽文学(下半月)》苏州大学文学院 孙娟  出版年:2010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小学正是两者的起步阶段,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做到"读写结合",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显得意义重大。本文分析并探讨了现存的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出现的"读写分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读写结合
生态批评的知识空间
8
《文艺研究》苏州大学文学院 鲁枢元  出版年:2002
本文指出 ,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出现三种知识系统 :神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 ,或曰活力论的、机械论的、整体论的。文学批评及文学理论也因此表现出不同的话语方式、学科形态。当前 ,生态批评继后殖民批评、女性批评的兴起 ,意味...
关键词:生态批评 知识空间 神学知识  物理学知识 生物学知识 文学理论
论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
9
《江苏社会科学》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鍾陵  出版年:2012
姚斯的"接受美学",主要渊源于伽达默尔的理论,部分也受到包括结构主义在内的形式主义学派的影响。接受美学有三个重要的概念:文学的历史性,期待视野,文学演变。"文学的历史性"概念最具根本性,它是伽达默尔理解的历史性概念在文学...
关键词:文学的历史性  期待视野  文学演变 读者文学史  
媒体融合的关键:传媒制度的现代化
10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 苏州大学文学院 朱鸿军 农涛  出版年:2015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属重大项目“新兴媒体管理与舆论导向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起步并不晚,但至今少有成功案例,究竟是何原因。诸多证据表明落后的传媒制度是根源。只有改革落后的传媒制度,促使传媒制度现代化,我国才有可能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真正成功。
关键词: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媒体融合 传媒制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