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国学    中国哲学    儒学    牟宗三    经学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249H指数:8北大核心: 47 CSSCI: 49 RDFYBKZL: 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儒家思想现代诠释的哲学化路径及其意义
1
《中国社会科学》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 景海峰  出版年:2005
清末经学解体之后,儒家思想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面临着根本性的挑战,经典的注解和叙事被现代学术的学科研究形式所取代,除了社会巨变所导致的现实意义的消解之外,儒学在思想的传递方面也遇到了空前的危机。20世纪30年代以来,熊十...
关键词:儒家思想 诠释  经学 哲学
中国哲学“体知”的意义——从西方诠释学的观点看
2
《学术月刊》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 景海峰  出版年:2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2005年重大项目"儒学与诠释学"的初期成果之一
"体知"是中国哲学所特有的面对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方法,与西方近代主客二分的知识论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儒家的"体知"观念则更重在个体生命的修身成德和道德实践性的充分扩展,凸显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旨趣...
关键词:体知 认知  体验  实践  教化 诠释学
“理一分殊”释义
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深圳大学文学院哲学系;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 景海峰  出版年:2012
"理一分殊"是宋明理学最为重要的核心观念之一。在思考世界的部分与整体之关系,以及事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诸问题时,其论旨与《易·睽卦》昭示的"同异"辩证性以及《论语》所谓的"一贯"之道,均有某种延续性或者重叠感。更重要的是,...
关键词:理学 《西铭》 理一分殊 一本万殊  同异 一贯  
论柏格森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影响
4
《现代哲学》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 景海峰  出版年:2005
20世纪20年代,柏格森哲学曾在中国思想界大为流行,此时也恰好是现代新儒学思潮开始萌芽和兴起的时候,梁漱溟和熊十力均受到了柏格森思想的深刻影响。梁漱溟试图融合佛教唯识学和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观点,用以阐释和发挥儒家“生”之哲...
关键词:柏格森 现代新儒学 生命哲学 理智与本能  直觉
从训诂学走向诠释学——中国哲学经典诠释方法的现代转化
5
《天津社会科学》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 景海峰  出版年:2004
关键词:训诂学 诠释学 中国  释义学 哲学经典
“天人合一”观念的三种诠释模式
6
《哲学研究》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 景海峰  出版年:2014
“天人合一”,语出张载《正蒙·乾称》。但作为一种表达天人之间关系的特殊思想,却成熟甚早,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是儒家等学派所阐发的宇宙观之核心理念之一。从儒家的“四书”、《易传》,到道家的《老》《庄》等,无不以天人相...
关键词:“天人合一”观  诠释模式  春秋战国时代 宋明时期 现代转化  天人感应说  “四书”  《易传》
论“以传解经”与“以经解经”——现代诠释学视域下的儒家解经方法
7
《学术月刊》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 景海峰  出版年:2016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儒家经典解释学的体系与方法研究"(16AZX010)的阶段性成果
"经"与"传"是儒家经典文本的两种类型,"经"是三代文明的遗典,为原初性文本,而"传"大多创作于"轴心时代",即春秋战国之世,为解释或阐发"六经"思想的作品,传对于经文的诠解以及后续的注疏之学,构成了儒家经学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经典诠释  经学 以经解经  注疏之学  
经典解释与“学统”观念之建构
8
《哲学研究》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哲学系 景海峰  出版年:2016
"学统"观念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宋代理学体系建立之后,在"道统"观的支配下,道、政、学三统构成了理学文化形态的基本叙事框架,思想义理的展开和问题脉络的呈现均与"三统"有关。而笼罩在道统之下的"学统"...
关键词:学统  知识谱系 经典诠释  
文明对话与当代新儒学的发展
9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 景海峰  出版年:2005
在全球化时代的新格局中,文明的背景和宗教的意义正在凸显,文化的全球性与地方性、现实性与根源性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消除隔阂需要理解,化解矛盾需要对话,文明之间的会通与对话已成为顺天应人的浩浩大势。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杜维明、...
关键词:文明对话 当代儒学 杜维明  刘述先  
湛若水对陈白沙静坐学说的阐释——以《白沙子古诗教解》为中心
10
《哲学动态》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 黎业明  出版年:2009
关键词:陈白沙 湛若水 学说 诗教 沙子 阐释  静坐 继承与发展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