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744H指数:10北大核心: 64 CSSCI: 89 CSCD: 1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国家认同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
《贵州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虎有泽 云中  出版年:2018
国家社科基金"甘宁青民族地区法律执行和社会稳定研究"(项目编号:13BMZ005)的阶段性成果
民族团结是国家认同的生命线,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主导叙事。我们所理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该是一种国家认同的表现形式。从国家认同层面理解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公...
关键词:国家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关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
2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英杰  出版年:20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四个自信’视阈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话语研究"(31920170097)阶段成果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精神之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是贯彻这一精神的重要方面。从中国传统看,中华文化的大一统观念吸纳多样性的...
关键词: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
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虎有泽  出版年:2015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甘宁青民族地区法律执行和社会稳定研究"(项目编号:13BMZ00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14ZDA06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民族法治体系;维护民族大团结研究"(项目编号:14ZDC025)的阶段性成果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实施党和国家关于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的法制保障。
关键词:法律 保障  民族团结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
4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和娟  出版年:20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对现时代具有真正价值和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很多高校为了追求功利,注重培养专业人才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大学校园文化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故在大学校园文化中...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  校园文化
“五个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5
《社科纵横》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婷 陶有祥  出版年:2018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战略决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方面要积极吸收精准...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五个振兴  精准扶贫  三农问题 五位一体  
劳动权性质论略
6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白小平 马玉堂  出版年:2007
劳动权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也是人权的核心内容。劳动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劳动权是社会权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在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的基础之上,包含应有劳动权利;而狭义的劳动权则是建立在生存权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劳动权 生存权 发展权 社会权 优先性
论民族工作的法治化建设
7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虎有泽  出版年:20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宁青民族地区法律执行和社会稳定研究"(13BMZ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14ZDA060);研究阐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民族法治体系;维护民族大团结研究"(14ZDC025)
推进民族工作法治进程,依法处理民族事务,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贯彻宪法精神、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加强民族法制的可操作性、完善民族法律体系的实施监督机制等,对现代民族工作和处理民族问题意义重大。
关键词:民族法制 民族团结 民族工作 法治
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特性及其传承机制——从民俗·艺术·规约三维度立论
8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臧鹏 刘吕红  出版年: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健全和完善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体制机制研究”(16XDJ-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带有特定地域惯习的文化印记。形态各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有不同的地域所属、民族所依,但作为各地区民族精神特质与心理结构的承载体,它们都兼具特定地域的民俗性、民间审美的艺术性与道德信仰的规约性。民俗性指向...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机制  民族特性 文化记忆 乡土文明
对我国国民收入三次分配问题的思考
9
《甘肃社会科学》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积良 海敬  出版年:2010
我国的收入分配由过去的平均主义开始转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公平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缓解突出的社会问题,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国民...
关键词:三次分配  公平 效率  
民族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其背后的理念之坎
10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马英杰  出版年:2013
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项目批号:ZYZ2012020]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中存在三层面的突出问题:国家层面上,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整体滞后于东部地区;民族地区层面,文化发展也落后于经济发展;而民族文化发展本身又出现了民族特性弱化的倾向。这三个层面背后的共同诱因是文化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 理念  文化发展 实践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