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聊城大学政法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和谐社会    法律制度    市场经济    构建和谐社会    教育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441H指数:11北大核心: 33 CSSCI: 18 RDFYBKZL: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法律对策研究
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聊城大学政法学院 杨道波  出版年:20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5BMZ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法制建设,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法律制度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多种效力层次的法律制度体系。同时这一法律制度在法律规范体系本身、实施机制以及实施效果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这项法律制度:一...
关键词:对口支援 经济技术协作  法律制度
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农村成人教育
2
《成人教育》聊城大学政法学院 吴秀珍  出版年:2007
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误读,是造成农村成人教育不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成人教育应当是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的教育,是指向农村人幸福的教育。只有强化政府行为,改善农村成人...
关键词:新农村 农村成人教育 人口转移
中国农村妇女参政障碍中的文化和传统因素研究
3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聊城大学政法学院 魏宪朝 栾爱峰  出版年:2005
"中国-欧盟村务管理培训项目(ALA/CHN/96/3-VG/PMO/AR/2004-2-021):中国村民自治与法律维权案例式培训研究"的子课题研究成果
社会发展应是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农村妇女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自身的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她们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的问题也提上日程。我们从农村妇女...
关键词:农村妇女 参政 文化 传统  
居伊·德波的景观概念及其在西方批判理论史上的意义
4
《南京社会科学》聊城大学政法学院 王昭风  出版年:2008
本文深入追溯和剖析了情境主义国际创始人居伊.德波的"景观"概念的理论源头、思想本质及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意义,指出景观是对马克思三大拜物教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抽象,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伪欲望的引导结构和模式,是对当代资本...
关键词:景观 影像 受众 距离  批判  
和谐社会中的平等受教育权问题
5
《行政与法》聊城大学政法学院 张进军  出版年:2005
由于认识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我国社会中还存在着受教育权不平等的现象。受教育权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作用的本质体现是,教育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得以发展的动力,是其向上流动的前提。我国同世界各国一样,都在包...
关键词:受教育权 平等  和谐社会 受教育权的可诉性  
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6
《兰州学刊》聊城大学政法学院 王涛  出版年:2006
平等就业权是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但在当今中国就业歧视问题依然非常严重,特别是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很难得到保障。本文通过对目前关于农民工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 平等就业权 歧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研究
7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山东聊城大学政法学院 孔繁军  出版年:200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正在逐步展开,相关的制度需求也日益迫切。从人权保障角度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遵循政府主导原则、强制参与原则、基本医疗保障原则。在管理体制上,应独立设置基金管理机构,并建立监督机制,细化参保人权利...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法律制度 医疗保障  
论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
8
《行政与法》聊城大学政法学院 王涛  出版年:2007
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援助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条件,我国非常有必要建立农村法律援助制度,而且在当前形势下有很大的可行性;尽快构建农村法律援...
关键词: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法 农村法律援助制度  
大众传媒的功能和媒体社会的特征
9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聊城大学政法学院 黄富峰  出版年:2007
山东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大众传媒伦理的哲学分析"(06JDB073)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人体的延伸,在促进现代信息社会关系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新的人际关系,造就了虚拟性、消费性、开放性、多元性等媒体社会特征。
关键词:大众传媒 功能  媒体社会 特征  
胡塞尔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哲学路径
10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聊城大学政法学院 马晓辉  出版年:2006
胡塞尔的哲学一方面可以视为近代哲学思维的极致,另一方面,它也展示了某种转折,主体间性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正是胡塞尔关于主体间性的探究,才使这一问题在现代哲学主流话语中真正蔚为大观。胡塞尔不仅从现象学角度改造主体性概念,而且...
关键词:主体性 主体间性 胡塞尔 哲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