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河南大学文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小说    文学    诗歌    散文    叙事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轻工类    

被引量:7,770H指数:23北大核心: 1,293 CSSCI: 1,287 RDFYBKZL: 149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4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性
1
《文艺研究》河南大学中文系 刘思谦  出版年:1998
女性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的不应忽略的部分。本文以女性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梳理界定了女性文学概念内涵的现代性及女性文学、妇女文学、女性主义文学这三种形态,并从中国女性探寻建构自身的主体性价值这个角度,概括出“人—...
关键词:女性文学 妇女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 现代性  
女性文学这个概念
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大学文学院 刘思谦  出版年:2005
女性文学这个概念的命名在研究界表现出难堪的失语状态,现有的几种女性文学概念共同的问题是忽略了女性文学这个概念的历史性与现代性内涵。只有在人类历史由传统的母系制到父权制再到近现代由传统的封建父权社会向现代自由民主社会的转型...
关键词:女性文学 历史性 现代性  主体性
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研究的学科化
3
《文艺理论研究》河南大学中文系 刘思谦  出版年:2003
关键词:性别理论 女性文学研究 学科化 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论  女权文化  接受美学
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
4
《中国社会科学》河南大学文学院 金惠敏  出版年:2004
电子媒介的到来是个不争的事实 ,它的时代征候是图像增殖。这对以印刷媒介为基础的文学和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甚至也可以说形成了不可忽视的文学危机。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二 :一是重组了文学的审美构成 ,二是瓦解了文学赖以存...
关键词:电子媒介 图像增殖 文学理论 审美意识 意识形态
汉语方言先时助词“着”的来源
5
《语言研究》河南大学文学院 杨永龙  出版年:2002
"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
本文通过方言资料和历史语料两方面的考察分析认为,汉语方言中表示先时、相当于“再说”的助词“着”不是源于“再说”的合音,而是由唐代以后表示祈使的“着”演化而来。
关键词:汉语方言 助词 “着”  再说 来源  
句尾语气词“吗”的语法化过程
6
《语言科学》河南大学文学院 杨永龙  出版年:2003
本文探讨了"吗"的语法化过程,认为"吗"是在"VP无"格式中语法化的,整个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观察:一是"无"语义泛化,与句法功能的扩展有关;一是"VP无"句式的主观化,与表达功能的扩展有关。
关键词:吗  语法化 语义泛化 主观化 功能扩展 语气词
副词“还”的主观性
7
《语言科学》河南大学文学院 张宝胜  出版年:2003
本文通过句重音对比,发现表示“继续”、“持续”义的副词“还”在不负载句重音时,除了表示“继续”、“持续”的意义外,还具有主观性:说话人认为该命题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事实。“还”的主观性只发生在一般命题句,而不发生在常理命题...
关键词:句重音 主观性 常理命题  元语增量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个后现代性考察
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金惠敏  出版年:20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 2BZW 0 0 2 )
“subject”一词在西方语境中有两层意思 :“主体”与“主观”。现代性主体哲学正是通过“主观”而建立了“主体” ,从而对他者在各种意义上的霸权。与此相应 ,2 0世纪对主体哲学的拯救或批判就有了两条思路 :一是海德格...
关键词:西方哲学 主体哲学 主体间性 他者间性  自我意识 先验自我
现代汉语非现实句的语义系统
9
《世界汉语教学》河南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 张雪平  出版年:2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研究"(12YJA740108);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ZDI125-12);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项目资助
"非现实"是和"现实"相对的一种情态范畴。现代汉语表达非现实情态意义的句子有十多种,这些句子虽然语义复杂,但因其共有的非现实性特征而聚合为一类。本文采用语义特征分析法和原型理论,根据各种非现实句所属认知域及其非现实性特征...
关键词:非现实 情态范畴 非现实句  语义系统 原型范畴  
非现实句和现实句的句法差异
10
《语言教学与研究》河南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 张雪平  出版年:2009
河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编号为:2008YBRW061)的研究成果
"现实"和"非现实"是一对情态范畴。各种非现实句的非现实性强弱不同,形成了从认识层面到时间层面的一个连续统。非现实句和现实句是对立的两种句型,在句法上存在一系列差异,非现实性强的非现实句与现实句句法对立明显。本文从形式上...
关键词:非现实句  现实句  非现实范畴  典型范畴  语义语法范畴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