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暨南大学文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小说    清代    文化    明代    元代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轻工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11,475H指数:31北大核心: 2,477 CSSCI: 2,579 RDFYBKZL: 16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2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
1
《外语教学与研究》暨南大学文学院 范俊军  出版年:2005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 ,其任务是通过分析研究语言的生态因素 ,揭示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语言学有两大领域 ,一是运用生态学原理 ,调查研究影响语言功能的各种因素 ,考察语言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语言生态 濒危语言 语言多样性
汉语框式结构说略
2
《中国语文》广州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邵敬敏  出版年:2011
现代汉语里,框式结构高频运用,有其特定的结构模式和特殊的语法意义。它不是词,也不是常规短语组合,更不是句子。本文为此提出了三条鉴定标准,区分典型的、准典型的和非典型的框式结构;并就框式结构的类型、不变项和可变项的特点、整...
关键词:框式结构  框架与变项  变式与对应式  语义增值 构式语法理论
“语义语法”说略
3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大学文学院 邵敬敏  出版年:2004
暨南大学优秀人才引进项目"汉语语义语法的理论探索"
本文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研究理论框架“语义语法” ,即继承以吕叔湘、朱德熙等为代表的中国语法研究的优秀传统 ,遵循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思路 ,主张以语义为语法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文章就语义语法的理论背景、形成、内涵以及研...
关键词:语义语法 双向选择  语义的决定性  
“连A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
4
《语言科学》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邵敬敏  出版年:2008
文章认为"连A也/都B"属于汉语重要的框式结构,它的语法意义不是表示"顶端",而是表示"典型事件(N2+VP)意外实现或未实现",可接受度的关键是事件实现的可能性。文章还讨论了该框式结构在演变过程中的特点,指出该结构中"...
关键词:框式结构  框式化  可接受度 典型事件  意外实现“连一也/都”  
我国语言生态危机的若干问题
5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大学文学院 范俊军  出版年:2005
语言生态观把语言多样性与生物文化多样性的相关性作为基本的理论原则。语言生态 的平衡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语言生态危机表现在:语种的灭绝与濒危,双 语区语言的单极化,局部地区语言(方言)岛的同化与消亡,弱势...
关键词:语言生态 语言多样性 濒危语言 语言生态危机  
现代人的认同危机与怀旧情结
6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大学文学院 赵静蓉  出版年:200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文化的转型与怀旧情结>(批准号:04CZW004);暨南大学2004年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论现代性视域下的中西怀旧文化比较研究>。
现代文化的转型导致了现代社会的大变动和现代人的生存危机,危机最突出地表现为现代人对个体身份和集体同一性的认同危机。怀旧是现代人解决认同危机最普遍也最切身的途径。从时间维度上讲,怀旧就是保持自我在时间、历史、传统和社会中的...
关键词:认同  危机  怀旧 现代人
文学翻译“删节”和“增补”原作现象的文化透视——兼论钱钟书《林纾的翻译》
7
《中国翻译》暨南大学文学院 黄汉平  出版年:2003
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充分显示出人文学科的复杂性、多义性和模糊性。因此引起无休止的是是非非之争论也就不足为奇。传统翻译对“信”(忠实)的追求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已成为不攻自破的神话,所谓的“化境...
关键词:文学翻译 删节原作  增补原作  文化透视 钱钟书  
“被V双”:一种新兴的被动格式
8
《中国语文》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育学院;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彭咏梅 甘于恩  出版年:2010
关键词:“被”字  《说文》 中华书局  古汉语 被动式 汉语史 动词 名词  
“致使把字句”和“省隐被字句”及其语用解释
9
《汉语学习》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邵敬敏 赵春利  出版年:2005
本文试图破除旧说,指出“把”和“被”属于特殊的介词,因为它们还同时具有语用标记的作用。把字句可分为“处置把字句”和“致使把字句”两类,尤其是后者显示“把”实质上是焦点标记,属于前置标记,凸显的是动作在逆方向上对事物的主动...
关键词:致使把字句  省隐被字句  焦点标记  话题标记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架构探微
10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大学文学院 张其凡  出版年:2001
宋代政治架构 ,一言蔽之 ,即“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是理解与认识宋代官僚政治体系的关键。皇权、相权、台谏之权 ,构成宋代中央政府中的三角 ,三者互相限制 ,又互相倚恃 ,形成“共治”架构。宋初完善法制 ,提倡依法...
关键词:北宋 政治架构 皇帝 士大夫阶层 政治史 皇权  相权  宰相  宋仁宗时期 历史背景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