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科研产出

已选条件:
  • 数据库收录=cscdx
  • 机构=东北石油大学x
排序方式: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齐成伟幂比方程作为致密油藏渗流本构方程
1
《石油钻采工艺》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刘佳 杨胜来 张楚汉 魏建光 甘俊奇 刘忠华  出版年:2017
重庆科技学院校内科研基金项目"基于流体质点位时显函数的水驱油水界面的移动变形描述"(编号:CK2015Z34)资助
岩心渗流测试显示致密油藏渗流是低速非线性渗流,而描写低速非线性渗流本构关系的数学模型已有很多。对已有低速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中引用率较高的姜瑞忠方程、黄延章方程和最新出现的幂比方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幂比方程为整体可微函数...
关键词:致密油藏 渗流力学 幂比方程  低速非线性渗流  中速近线性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南堡凹陷4号构造带断裂活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EI收录)
2
《石油勘探与开发》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非常规油气开发研究院;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 刘露 孙永河 陈昌 娄瑞 王琦  出版年:2022
黑龙江省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项目(140119002);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2020D-5007-0108);中国石油“十四五”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技项目(2021DJ0701)。
基于地震、钻井等资料,对南堡凹陷基底先存F4号走滑断裂(简称F4号断裂)活化成因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综合运用断裂活动期次的厘定、断距回剥和物理模拟等技术手段,明确了F4号断裂在新生代再活动形成的南堡凹陷...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 新生代  走滑断裂 先存断裂  断裂活化  判别图版  物理模拟实验 油气成藏
长岭断陷断层活动特征及控藏作用 ( EI收录)
3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藏及地下储库完整性评价”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 王琦 张万福 孙永河 王有功 付晓飞 孙立志  出版年:2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期裂陷盆地复杂断层体系成因演化研究”(42172162);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砂岩储层中断裂伴生变形带特征及对油气充注的控制”(2020D-5007-0108);黑龙江省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项目“断层变形、封闭性与流体运移”(140119002)联合资助。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气藏类型多样,其分布特点与断层活动息息相关。为此,基于盆地构造演化背景,利用伸展正断层生长指数(EI)、断层垂直断距—埋深(T-Z)曲线、反转断层反转率(RI)和滑移距离曲线分析断裂活动时期和活动强度,划...
关键词:松辽盆地 长岭断陷 断层活动特征  断层分类  控藏作用  
两种耐温聚合物凝胶分子聚集态及性能对比
4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牛丽伟 卢祥国 陈才 李建冰 杨敏 胡勇  出版年:20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重大矿场试验项目"红岗113-3区块二元复合驱配方体系优化"(JS10-W-13-JZ-03-07)
针对高温油藏特点,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SNF"和"两性"两种耐温聚合物凝胶的分子聚集态及性能。结果表明:"SNF"聚合物凝胶的分子聚集态呈"局部性"网状结构,"两性"聚合物凝胶的分子聚集态呈"区域性"...
关键词:高矿化度耐温聚合物凝胶  分子聚集态  分子线团尺寸  渗流特性 高温油藏
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储层变化规律--以HJ油田为例
5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程柯扬 戚志林 田杰 严文德 黄小亮 黄诗文  出版年:2022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溶剂辅助SAGD快速预热机理与数学模型研究”(KJQN201901542)。
HJ油田高轮次蒸汽吞吐后储层物性变化明显而又难确定,对后续开发措施的设计与实施造成了严重阻碍。针对这一问题,以J151和J117两口井为研究对象,在计算油层冲刷倍数的基础上对一维物理模拟实验参数进行设计,研究了蒸汽吞吐开...
关键词:稠油 蒸汽吞吐 冲刷倍数  储层参数 热力开采
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6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藏及地下储库完整性评价”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部 王琦 孙永河 付晓飞 张万福 李熹微 王有功 彭贤锋  出版年:2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2162);黑龙江省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项目(140119002);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2020D-5007-0108)。
为了分析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机制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基于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地质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构造转换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南部衡水调节带两侧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断层活动性 构造转换  构造演化  油气分布
二维氢原子的Clebsch-Gordan系数
7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于肇贤 张德兴 刘业厚  出版年:1998
利用二维氢原子的SU(2)对称性,在Bargmann空间导出了二维氢原子的Clebsch-Gordan系数。
关键词:二维  氢原子 C-G系数 B-空间  量子力学
油滴的宏观聚并机制及油膜分子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研究
8
《特种油气藏》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重庆科技学院;国家管网集团哈尔滨分公司 黄斌 南晓函 王一竹 傅程 朱月明 张璐 郭伟 王思琪  出版年:2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驱油剂作用下水中油滴的微观聚结行为及聚并机理研究”(51974088);黑龙江省东北石油大学优秀科研人才培育基金“气井井筒内气液强制旋流特性及衰减机制研究”(SJQHB202102)。
为研究油滴聚并过程中油滴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通过有限元模拟方法,结合乳状液稳定性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油井采出液中乳化油滴的聚并行为,并分析了油滴聚并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个油滴在聚并过程中液膜位置处流体...
关键词:乳状液 乳化油滴  聚并机制  微观特征  原油组分 分子动力学
SU(2)群的非齐次逆微分实现
9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大庆石油学院;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于肇贤 张德兴 刘业厚  出版年:1998
利用玻色振子的逆算符构造了SU(2)群的生成元和不可约表示的相干态,进而导出了SU(2)群的非齐次逆微分实现。
关键词:SU(2)群  非齐次逆  微分实现  玻色振子  逆算符
Glauber相干态的激发态及其非经典效应(英文) ( EI收录)
10
《光子学报》大庆石油学院电子工程系;胜利油田职工大学;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于舸 于肇贤 刘业厚  出版年:1998
构造了Glauber相干态的激发态,数值计算表明该激发态不仅显示反聚束效应,也呈现亚泊松分布.
关键词:激发态 反聚束效应 亚泊松分布 G相干态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