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伤寒论》    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    伤寒论    心火    

研究学科:

被引量:11H指数:2北大核心: 1 CSCD: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伤寒论》案例式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1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 成玉 徐姗姗  出版年:2014
“学经典,做临床”是近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创新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方案的战略性举措,也是中医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临床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伤寒论 案例  教学方法
《伤寒论》“津液—胃气轴”在少阴心肾“水火轴”中的联动作用
2
《环球中医药》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北京中医药大学 穆杰 刘文平 苏悦 彭杨芷 王庆国 冯全生  出版年:2021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704104);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2020JC0035);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BSH2020016);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2021046)。
"津液—胃气轴"与少阴心肾"水火轴"是《伤寒论》中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内涵的两种互用、制衡的轴动关系,二者在脏腑定位、阴阳水火既济及《伤寒论》病证3个角度的密切联系,均反映了"津液—胃气轴"为少阴心肾"水火轴"的枢纽,而"...
关键词:《伤寒论》 津液-胃气轴  少阴心肾水火轴  津亢胃亏  津亏胃亢  心火亢盛  肾水犯溢  
浅谈中西药联用
3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 窦维华 徐姗姗  出版年:2011
中药、西药分属于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人们普遍认为中药药性平和、安全;西药见效快,两者并用,形成了中西合壁的用药模式。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开展,中西药联合运用,已广泛为医患双方所接受。科学合理的联用,可增强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
关键词:中西药联用 中西药联合应用 医学理论体系 中药药性 中西医结合  用药模式 医患双方 不良反应  
王静安临证经验举隅
4
《辽宁中医杂志》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徐姗姗 陈怡  出版年:2006
介绍王静安老中医治疗儿科病,疑难杂症的经验。主要介绍治疗儿童惊恐症,五迟五软,及杂症颤振、白屑风等。举病例,示经验方。
关键词:儿科病 杂症 经验  王静安  
立足《伤寒论》探析扶阳派医案中姜附剂之服药反应
5
《新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徐姗姗 郑丰杰 窦维华  出版年:2012
《伤寒论》对服药反应的记载,如服用辛温方剂后出现烦躁、衄血、口渴、下利等,看似症状加重,病情加剧,实则为服药后的正常反应。扶阳派医家深得张仲景辨治之妙,对服用姜、桂、附等温热药物的药后反应体会深刻,积累了丰富经验,临证之...
关键词:扶阳派  医案 姜附剂  服药反应  《伤寒论》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