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还乡    浪漫主义    科学知识    精神还乡    提问方式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1H指数:1北大核心: 1 CSSCI: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精神”归于何处?——浪漫主义“精神还乡”及其当代启示
1
《当代作家评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张继云 陆杰荣  出版年:2012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追问成为哲学的始源。帕斯卡尔曾以“我不知道谁把我放到这个世界,也不知道这世界是什么,更不知道我自己”的提问方式表达出人对自身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尼采指责苏格拉...
关键词:浪漫主义 “精神”  当代启示  还乡 人生意义  科学知识 帕斯卡尔  提问方式
文学与意识形态表达——对德国浪漫文学的另一种解读
2
《东吴学术》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张继云  出版年:2014
二〇一一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成果;项目编号:L11DWW011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始终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主题。虽然研究者的结论不同,但都不能否认两者之间的关联。作为对欧洲乃至世界文学产生持久性影响的德国浪漫文学,不仅为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立论,同时也试图克...
关键词:浪漫文学 意识形态 政治诉求
论荷尔德林诗文中体现的德意志民族发展观
3
《德国研究》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霍光 赵蕾莲  出版年:2019
2019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荷尔德林的德意志情怀研究”结项成果
荷尔德林时期的德意志是文化民族。作为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以法国大革命的崇高理想和古希腊文化为楷模,憧憬德意志美好未来。但法国的恐怖统治促使他摒弃激进的、暴力的革命道路,拥护符合进化理念的渐进式发展道路。本文结合时代历史背...
关键词:德意志民族观  荷尔德林 古希腊 法国大革命 渐进式发展模式  
论“能干的法贝尔”的理性世界观的转变
4
《艺术广角》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于涛  出版年:2008
瑞士著名作家马克思·弗里施的小说《能干的法贝尔》的主人公技术人员瓦尔特·法贝尔,是一个拥有理性世界观、纯粹的唯技术论者;但是在经历一系列的偶然和变故之后,他的理性世界观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关键词:技术  理性世界观  转变  
“诗”与“存在”之思——施莱格尔与海德格尔之比较
5
《东吴学术》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张继云  出版年:2012
二○一一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11DWW011
在西方形而上学的特定视域中,“诗”作为与哲学逻辑思维截然相反的某种方式而获得了哲学的特有存在价值。可以说,古希腊的“诗”以固有的连续性方式,向哲学的早期类型以及逻辑的构成样态呈现出一个不可分割的人与神的世界,从而表达了在...
关键词:“诗”  海德格尔  “存在”  西方形而上学 逻辑思维 整体形象  自由状态  哲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