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玉米    小麦    耕作方式    冬小麦    夏玉米    

研究学科:生物科学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1,203H指数:20WOS: 18 EI: 1 北大核心: 96 CSCD: 8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
《中国农业科学》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亚丽 薛志伟 郭海斌 穆心愿 李潮海  出版年:2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1261);农业部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02-19);中国博士后基金(20100480853)
【目的】黄淮海地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但农业生产中旱涝频繁发生,同时还存在土壤紧实、耕层变浅和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区的粮食生产。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作为农业生产中两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
关键词: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产量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
《作物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亚丽 郭海斌 薛志伟 穆心愿 李潮海  出版年:2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126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2-19);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1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00480853)资助
为探讨黄淮海地区一年两熟制下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的适宜模式,2010—2012年进行了两年度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比较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常规耕作+无...
关键词: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耗水量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氮代谢特征
3
《中国农业科学》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小纯 王晓航 熊淑萍 马新明 丁世杰 吴克远 郭建彪  出版年: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650)
【目的】明确不同氮肥生理利用率小麦品种的氮代谢差异,为小麦高产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小麦节氮增产。【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从16个小麦品种中筛选出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显著的低氮高效型小麦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
关键词:供氮水平 小麦 产量  氮代谢 氮肥生理利用率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群体抗性的影响
4
《作物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苌建峰 张海红 李鸿萍 董朋飞 李潮海  出版年:2016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19);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HY201203100)资助~~
为探究行距配置方式对冠层微气象因子及群体抗逆性的影响,明确夏玉米适宜的行距配置方式,在方城和辉县设置大田试验,以3个不同株高类型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中秆品种郑单958、高秆品种先玉335和矮秆品种512-4),设置2个种...
关键词:行距 密度  夏玉米 小气候 抗逆性 产量  
水分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
《中国农业科学》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张素瑜 王和洲 杨明达 王静丽 贺德先  出版年:2016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07B07-4);河南省重点实验室项目(132300413207)
【目的】通过两年的防雨棚微区控水试验,探索秸秆还田和水分调控对小麦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提高秸秆还田效果及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RS)和秸秆不还田(CK)处理;...
关键词:小麦 玉米秸秆还田 土壤水分 根系生长 根系活性 水分利用效率
周年氮磷钾配施模式对砂姜黑土麦玉轮作体系籽粒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
《中国农业科学》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王永华 黄源 辛明华 苑沙沙 康国章 冯伟 谢迎新 朱云集 郭天财  出版年:2017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147143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105);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26B01);"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2013BAD07B07)
【目的】探讨周年不同氮磷钾配施对砂姜黑土麦玉轮作体系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适宜豫东南砂姜黑土麦玉一体化种植的氮磷钾配施模式。【方法】于2012—2014年连续两年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典型砂姜黑土区设置氮磷钾不同配...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氮磷钾配施 养分利用效率 产量  
滴灌模式和水分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7
《作物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社旗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 杨明达 关小康 刘影 崔静宇 丁超明 王静丽 韩静丽 王怀苹 康海平 王同朝  出版年:201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1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1452;31601258)资助~~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究了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drip underground, DU; drip surface, DS)模式下土壤水分调控(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0%~50%、60%~70%和80%~90%,记为W40、W...
关键词:地下滴灌 地表滴灌 干物质 氮素 水分利用效率  
减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氮素转运特性的影响
8
《麦类作物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熊淑萍 吴延鹏 王小纯 马新明 杜盼 吴懿鑫  出版年: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650);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基金项目(201303109-6);河南省小麦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专项(S2010-01-G04)
为了解低氮对小麦的氮累积量、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氮利用率的影响,在豫北高产田常规施氮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减氮处理下小麦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西农509和豫农202开花期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和氮素转...
关键词:减氮处理  小麦 干物质积累 氮素积累与转运  
干湿交替条件下稻田土壤氧气和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9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水稻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张静 刘娟 陈浩 杜彦修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出版年:2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651);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94200510003);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091100910100)资助
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改良土壤通气性,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已广泛应用。干湿交替灌溉技术的核心是协调土壤水分与氧气之间的平衡。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在水稻生育后期进行干湿交替处理,同步监测稻田5 cm土层土壤氧...
关键词:水稻  生育后期 干湿交替 土壤氧气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氮肥用量对小麦开花后根际土壤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10
《中国农业科学》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婷婷 侯小畔 周亚男 刘卫玲 王群 李潮海 张学林  出版年:2017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17);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2-19);河南省教育厅项目(13A210491)
【目的】明确小麦开花后根际土壤特性动态特征及其与产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之间的关系,能够为生产上合理施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减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和2015—2016年在小麦季设置4个氮肥水平(...
关键词:小麦产量 氮肥 根际土壤 铵态氮、硝态氮  酶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