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诗歌    意象    名词    现代汉语    语法意义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6H指数:2北大核心: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现代汉语名词语义分类体系研究
1
《时代文学(上半月)》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 王华  出版年:2012
本文概述了汉语语言学界对名词子类的划分:一为语法分类,一为语义分类。我们赞同传统观点,即名词的类属意义是人或事物,语法意义是指称,与传统观点不同的是,本文把"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和方位词"都纳入名词体系。
关键词:名词 分类  语法意义
论《西游记》心猿的哲学意蕴
2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 郭雪莲  出版年:2009
古代哲学家提出了“心即理”和“良知说”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来自于客观世界,而是对本心良知的自我认识。而且道德观念都在人心中,是本性固有的。但有时心也有不善的一面,所以还要破除心中之贼。《西游记》则继承了这一哲学思想,并塑造...
关键词:《西游记》 心猿 王阳明  心即理 良知说 孙悟空
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的美学属性
3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山东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 吴凌云  出版年:2009
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是美学审美场理论和语文教学理论在语文课堂审美教学活动中具体运用而创生的语文课堂教学美学范畴,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共处于同一时空的语文教师、学生以及当下的师生与历史的教学文本...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美学属性  审美场 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目标 审美时空 美学范畴 教学活动  
从寺庙意象简论鲁智深“侠佛”形象之觉行证果
4
《文教资料》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 许文平  出版年:2020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集豪侠气与佛性于一体的人物形象,其名字本身就蕴含深刻的禅意。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的人生经历,充分体现了其"侠僧"的人物特征。上应天星,命中驳杂最终却得清净,证果非凡。他是一...
关键词:寺庙意象  鲁智深 侠佛  觉行证果  
从《长恨歌》看王安忆对女性命运的新思考
5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山东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 苏慧  出版年:2009
王安忆将“红颜薄命”融入《长恨歌》,并且突出了这个“薄命”的个性因素以及受工业社会影响的因素。她指出现代社会的“时尚”承载了商业社会男性欲望的想象和消费,而这却逐渐与四十年前相叠合。这种现象揭示了新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转...
关键词:王安忆  《长恨歌》 红颜薄命 叠合 逆向游移  
生命的胡琴——张爱玲创作心态浅析
6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 罗红娟  出版年:2007
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多重的审美阐释空间。本文通过对张爱玲文本的分析与解读,来勾勒张爱玲创作心态的大致面貌。可以说,苍凉的背景,世俗的生活和悲悯的情怀构成了张爱玲创作心态的主要面目,并融合为一种冷静超然的叙事方式。
关键词:张爱玲  创作心态 苍凉的背景  世俗的生活  悲悯的情怀  
生命中悲凉的底色——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
7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 郭雪莲  出版年:2009
张爱玲的小说意象研究是张爱玲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着重写了青藤、电车、墙、帘帐四个意象,这四个意象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通过分析这四个意象的象征性,得出张爱玲的生命悲剧意识,以及她作品中人物的荒凉、沧桑、凄惨和心灵被扭曲的...
关键词:张爱玲  意象 青藤 电车 墙  帘帐  
试论周文璞诗歌的艺术特色
8
《短篇小说(原创版)》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 罗红娟  出版年:2014
周文璞是南宋中后期一位重要的江湖派诗人,他现存诗歌240多首,其诗歌创作具有典型的江湖诗派特点。他属意于苦吟,追求诗歌的艺术性。据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野斋周晋仙尝语余曰:"花间集只有五字绝佳:‘细雨湿流光’,景意俱微妙...
关键词:文璞  江湖诗派 贵耳集  花间集 艺术特色 苦吟 周晋  野斋  韵味无穷 对仗工整  
从《金锁记》到《怨女》——七巧与银娣之比较兼及张爱玲的文艺观
9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 葛艳奇  出版年:2009
张爱玲的《怨女》与《金锁记》有很多的相同点,但在形象塑造、角色配置、人物间相互关系、叙事结构和整体风格方面又都明显不同。本文力图在透视人性弱点,思索女性命运的同时阐释张爱玲的文艺观。
关键词:张爱玲  《金锁记》 《怨女》 七巧 银娣  
盛世之下的不平之鸣——试论蒲松龄的诗歌
10
《时代文学(下半月)》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 周君燕  出版年:2011
在神韵诗风弥漫的康熙诗坛上,蒲松龄以其朴质、苍劲峭直的笔锋揭示了在盛世背景下民间的苦难,与失志于科场的下层文人坎壈情怀,把诗歌与社会现实、士子心态进一步联系起来,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其七律诗歌在宗宋、宗唐的背景下,较少用...
关键词:蒲松龄  诗歌 忧时悯农  七律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