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儒家    朱次琦    经学    汉宋之争    经世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25H指数:3北大核心: 11 CSSCI: 1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中国经典诠释学建构的三个维度
1
《天津社会科学》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景海峰  出版年:2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儒家经典解释学的体系与方法研究”(项目号:16AZX015)的阶段性成果
经典的理解与解释是延续传统的重要方式,只有在不断的创造性诠释的过程中,一个文化系统的经典才能够保持鲜活的状态和长久的生命力。而在现代性的社会语境中,如何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和理念,显然离不开对其核心典籍的重新释读...
关键词:中国经典诠释学  西方解释学  经学 儒家 考据与义理  
趣味与常识——T.里德美学思想研究
2
《世界哲学》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陈昊  出版年:2019
T.里德的趣味理论源自于他对经验主义哲学的批判,直接自明、不可推理的趣味仅限于对心灵的体认,而与道德、功利等层面全然无涉。趣味打开的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世界之门,其追求的目标不是在艺术身后亦步亦趋的解释,而是对于自然秩序的领...
关键词:T.里德  常识 趣味 心灵
汉宋之争的三重向度--以朱次琦汉宋学论为中心的考察
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李辰  出版年:2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九江学派与晚清思想转型研究”(18CZX029)。
清初以来的汉宋之争是谱系之争、门户之争,也是治学方法和学术理念之争。相较过往学者的汉宋调和论说,朱次琦认同宋学的主体地位,不以汉学、宋学限制思想视域与为学规模,他运用经史之学的固有知识与理念,化解汉宋间的谱系与观念纷争,...
关键词:汉宋之争 经世 义理 朱次琦
“辞沙”祭祀与中国海洋祭祀之探析
4
《特区实践与理论》深圳市南山区天后博物馆;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陈文广 龚礼茹  出版年:2017
近年来,为应对全球化经济形势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我国正在努力倡导和构建"一带一路"建设。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的海洋文化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海洋祭祀是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海洋的观念的认...
关键词:“辞沙”  海洋  海神 祭祀 赤湾天后宫  
指薪为火——从朱九江“焚书”探讨儒家哲学的教化特质
5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李辰  出版年:2018
朱九江焚书,是晚清学术史上一桩公案,在朱九江看来,儒学的首要目的在于教化,而教化实质在于践履儒学的道德价值。儒家人物历来以"人文化成"的目标和德治理念"谨修教化",从儒家实践意义上探讨以人类道德为主体的儒家核心地位问题。...
关键词:焚书 不与人书  儒家哲学 教化特质  
概称句词项逻辑系统GAG与Gaa的完全性
6
《逻辑学研究》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 陈星群 周北海  出版年:201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多学科视域的认知研究"12&ZD119
GAG与Gaa是关于概称句推理的逻辑系统。概称句词项逻辑的要点是引入了表示概念的词项,从而以更自然的方式表示概念在推理中的作用,这也带来了概称句词项逻辑语言的特点。涵义语义是用于概称句词项逻辑语言的形式语义。在涵义语义下...
关键词:概称句  词项逻辑 完全性  
孔子之两翼-牟宗三论孟子与荀子
7
《哲学研究》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国学研究所 王兴国  出版年:2018
牟宗三从中西方哲学文化比较的视野,重新探究了孟、荀哲学思想,澄清和消除了宋明儒对于荀子的误解与毁谤,保留和汲取了其对孟子合理与有价值的论述,将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理想与孟、荀二子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深入孟子内在的文化生命与...
关键词:孟子  荀子 道德主体 知性主体  良知坎陷
清代中期南北汉宋学之互动——以朱次琦与王筠学术交往为例
8
《地域文化研究》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李辰  出版年:2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8CZX029)。
朱次琦是晚清岭南大儒,其治学宗法程朱,兼采汉宋,不持门户之见。王筠是北方学者,以音韵、训诂学见长,有清代说文四大家之誉。朱次琦游宦山西期间,与王筠展开学术交往。王筠虽是汉学家,但在治学方法上平章汉学、宋学,朱次琦受其治学...
关键词:清代学术 汉宋学  朱次琦 王筠  
前综合意识与中国哲学的起源
9
《周易研究》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与国学研究所 王兴国  出版年:2019
中国哲学的概念在前中国哲学时期,就已在巫-礼文化的背景下,以模糊和野性思维的状态,存在于前综合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巫术-占卜、原始宗教、远古神话之中。这三种前综合意识的基本形式,都可以追溯到其共同的"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借...
关键词:思维 巫-礼文化  集体无意识 前综合意识  前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
论“道”的自然性及其本质规定
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杨茂明  出版年:2021
"道"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把握世界的基本范式,是经人的感性想象和抽象规定融合而成的,以非目的的自然性为其根本特质的实体观念,是自然性的抽象之"道"。"道"的自然性,指"道"作为产生万物的自然存在所具有的自在本然的感性实体性,...
关键词:“道”的自然性  感性的实体性  分立的外在性  在世的超越性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