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楚雄师专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毛传》    出仕    归隐    心理    艺术    

研究学科:

被引量:46H指数: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谈谈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特色
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楚雄师专中文系 姚霁珊  出版年:1999
流行歌曲是近年来最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究其深受大众喜爱的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优美的旋律和极具艺术特色的歌词两个方面。本文就流行歌曲歌词中所体现出的质朴直白,表情真挚和新颖形象,善用修辞的两个语言特点作探讨。
关键词:流行歌曲 歌词 语言特色
论《三国演义》的人才思想
2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楚雄师专中文系 马建荣  出版年:1999
《三国演义》所蕴含的人才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来的读者。本文从小说的实际出发,结合作家的创作实际,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三国演义》所展示出来的人才价值、人才标准、用人方略以及这种人才思想的特点和产生这种人才思想的根源,有益...
关键词:三国演义 人才思想  开放性 时代性  辩证性  
谈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3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楚雄师专中文系 陈永香  出版年:1999
孔子在《诗经》的删削过程中,保留并肯定了春秋时期那些原生态的民间情歌。孔子的慧眼是识得这些民歌的真正价值和丰厚内涵的,《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男女之间自然的关系:既有精神的热恋,亦有本能的欢悦,既有遇合无期的执着追求,...
关键词:《诗经》 爱情诗 情爱意识 上古之风  民歌
形象词语及其审美信息
4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楚雄师专中文系 陈兰香  出版年:1998
形象词语是一种艺术辞藻,它具有语言形态和审美形态的双重特性,因而也就承载着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形象词语所负荷的审美信息表现为一种显潜的双层复合体,两层信息互为表里,共同作用,产生强烈的修辞审美效应.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形象词语 审美信息 双层复合体  言语义场  组合场  
夸张:物理之真与心理之真的辩证统一
5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楚雄师专中文系 曹晓宏 郑群  出版年:1999
夸张是必须具有一定的客观依据的,它应该符合艺术表现的真实性原则。但是,作为一种艺术修辞的方式,它所表现的并不是客体的外形存在之真,而是主体的情感流程之真,它所展示的内容往往并不能够在经验世界中得到还原,却可以在情感世界中...
关键词:夸张 经验世界  情感世界 客观真实  艺术真实
盛唐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6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楚雄师专中文系 郑德开  出版年:1999
从先秦的《诗经》到两汉南北朝初唐,写边塞诗的题材古已有之,而繁盛的时期则是在盛唐。盛唐边塞诗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盛唐气象”。即乐观高远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内容上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大多是英雄主义的赞歌。风格上没有...
关键词:边塞诗 盛唐气象 雄浑崇高  悲壮苍凉  艺术魅力
陶渊明入仕与归隐的实质
7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楚雄师专中文系 郑德开  出版年:1998
陶渊明的归隐不仕,是一种极其痛苦和迫不得已的选择。其“固穷节”,是为了造名入仕。而归居园田,以退为进,先隐后仕,等待高位聘召,实现“猛志”,光宗耀祖,名垂青史,才是其归隐园田的原始初衷与实质所在。
关键词:门阀政治 隐逸待招  出仕入仕  造名入世  愤世抗世  原始初衷  
立体语言的价值及意义——论王蒙新时期小说的语言风格
8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楚雄师专中文系 徐芸华  出版年:2001
王蒙是当代创作成绩斐然的作家之一 ,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尤其是他新时期小说中的立体语言 ,在当今文坛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王蒙  新时期小说 立体语言  价值  语言风格 创新意识  语言形象
论文学“艺术空白”的魅力及营造
9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楚雄师专中文系 肖国荣  出版年:1999
本文认为“艺术空白”的魅力是无穷的,它能弥补在实际创作中“言不尽意”的遗憾。巧用修辞格能对“艺术空白”的营造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艺术空白 魅力  营造  修辞格
论艺术语言中“艺术”的含义——兼与郑荣馨同志商榷
1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楚雄师专中文系 曹晓宏  出版年:1997
本文认为,修辞(尤其是深层修辞)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因此,按照艺术的和审美的规律,去探寻语言的艺术性、语言艺术化的运思过程和艺术创造的各种手段,揭示艺术语言负载信息的特点,就不仅是艺术语言学的任务,而且也是修辞学的职能之...
关键词:艺术 知觉 审美性  拟态 科学部门  艺术部门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