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陈寅恪    比兴    《宋诗选注》    文学本位    宋诗研究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8H指数:2北大核心: 2 CSSCI: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没有历史的诗学——钱锺书的宋诗研究及其诗学观念的变异
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文系 周景耀  出版年:2017
宁波大学人才工程项目(ZX2016000093)
钱锺书依托西方近代以来文学本位的观念,构建起其有异于中国传统诗学精神的诗歌评价标准。藉此标准,钱锺书对以宋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歌的评价呈现出与传统不同的阐释路径,但现代诗学观念给他提供新的评判可能的同时,却也因此观念无视...
关键词:钱锺书  《宋诗选注》 文学本位 历史  比兴
浙江余姚方言的“捉”字及其相关句式
2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文系 吕昱雯 肖萍  出版年:2012
宁波大学SRIP项目“浙东宁波方言比较研究[编号:20110503]”;宁波大学科研基金“余姚方言研究”学科项目[编号:xkw11034)
余姚方言的“捉”可以一分为二:“捉,”和“捉:”。“捉,”用作动词,“捉:”主要用作介词,表示“给予”“被动”“处置”“对象”“连同”“目的”等意义。论文讨论了介词“捉:”的意义、用法及其相关句式。
关键词:余姚方言  介词 捉  语法化
当代新工人诗歌中的身份之问——“打工与文学”之四
3
《博览群书》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文系;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王来仪 陕庆  出版年:2023
在“新工人”这一个描述诞生之前,那些工作和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在农村的打工群体往往被称为“农民工”。这一群体是中国近三十年来城市化的产物,是中国在将自己打造成为世界工厂中所创制的政策,我们在此选择“新工人”这一表述,一来,因...
关键词:新工人诗歌  弱势群体 身份 打工者 农民工 现代化  先进性  
“假设”与“论理”——张尔田、陈寅恪笺释义山诗的方法论考察
4
《汉语言文学研究》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文系 周景耀  出版年:2018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重点课题"现代宋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8NDJC17Z)的阶段性成果
张尔田、陈寅恪关于李商隐巴蜀游踪诸诗的认识存在分歧,集中体现在对李商隐《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诗之系年及寓意的笺释上。陈寅恪以"假设"论史,注重事实的考证与证成"理念"导引下的系统性历史的存在。针对陈寅恪具有现代气质的...
关键词:张尔田与陈寅恪  李商隐  假设  论理 知人论世
在时间之外——王国维论宋诗
5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文系 周景耀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代文论研究文献辑录;学术史考察及数据库建设(1911-1949)"(18ZDA24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重点课题"现代宋诗学研究"(18NDJC17Z)
在王国维有限的关于宋诗的评述中,他对宋诗整体上评价不高,宋诗并不在他设定的文学史谱系之内。王国维如此持论的原因,或可从四个方面探讨:(一)以康德、叔本华的天才观为思想标准,他认为宋诗非一流天才诗人所出,故难成好诗;(二)...
关键词:王国维  宋诗 天才 审美无功利  进化论 意境 诗学范式  
说诗与考史——以陈寅恪手批《宋诗精华录》为主的讨论
6
《汉语言文学研究》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文系 周景耀  出版年:20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宋诗学发生研究”(1908—1978)(23BZW029)的阶段性成果。
陈寅恪“诗史互证”的治学方法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史研究的经典范式。此法在其《宋诗精华录》批语中亦有所体现,惜乎学界尚未就二者之关联及其与传统文史论述理路之差异进行深入讨论。细检陈寅恪批语,其以诗证史之论与陈衍论诗存在诸多歧异...
关键词:说诗 考史 诗史互证 温柔敦厚 治学观念  
六位打工诗人与纪录片《我的诗篇》
7
《博览群书》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文系;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王中鑫 陕庆 周春英  出版年:2023
改革开放以来,以农民工群体为表现对象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无论是描绘进城女工困守工厂流水线之苦涩的《外来妹》,还是刻画建筑工人讨薪风波的《生存之民工》,都关注到了由城乡、文化、性别、观念等差异引发的种种矛盾,反映出农民工群...
关键词:建筑工人 纪录片 农民工群体 艰难困苦 《我的诗篇》  人生轨迹  影视作品 打工诗人  
本雅明:法律暴力和救赎
8
2012葛体标  出版年:2012
本雅明对法的思考可以集中在对法律暴力的揭示和寻求救赎可能性的努力上。法律的神话暴力可以追溯到法律的神秘起源,它也存在于现代的社会结构之中。在失去圣典的时代,本雅明试图激活文人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克服法律暴力和法西斯主义;...
现代性法则的危机:荷尔德林与当代的回应
9
2013葛体标  出版年:2013
当代思想家们清晰地意识到现代性至高法则遭遇的危机。通过论析当代思想家们对荷尔德林法则问题的回应,本文展示了法则的三个危机:第一,有没有作为至高者的法则?这是有无危机;第二,有没有一个普遍的法则,同时又尊重个体的多样性?这...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