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建筑学    建筑    传译    人工智能    公众参与    

研究学科:建筑类    自动化类    经济学类    交通运输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154H指数:5EI: 1 北大核心: 13 CSSCI: 8 CSCD: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上海市15分钟生活圈基础保障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及可达性研究
1
《规划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中海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数城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马文军 李亮 顾娟 朱永刚  出版年:202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足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上海市15分钟生活圈规划背景下,文章基于GIS技术、核密度和缓冲区地理空间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市27 466...
关键词:15分钟生活圈  基础保障类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 可达性 上海  
基于记忆诠释的公共空间营造——以于城粮站街区改造设计为例
2
《现代城市研究》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 陈晓 陆邵明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记忆场所的保护与活化创新研究”(14ZDB1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校舍改造中基于主客体交互视野下的传承记忆的设计方法研究(中小学为例)”(51778357)
公共空间是小城镇集体记忆、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如何在其城市化的塑造中规避同质化、失忆、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是一个挑战。本文以于城粮站街区改造的城市设计实践为例,聚焦记忆在街区公共空间中的传承这一问题。从诠释的角度出发,挖掘...
关键词:公共空间 记忆 诠释  地方文化 叙事 物-场-事  
互联网时代的建筑设计:演变趋势与新的可能
3
《学术前沿》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创新实验中心;上海交大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范文兵  出版年:2021
互联网时代,建筑师工作内容及角色发生变化,需从被动的技术绘图者转向主动的协调者,要具备产品研发与新技术转化能力,成为多样化的特长建筑师。建筑的旧式功能与空间进行了重构,体现分类强化、功能、局部放大、反向颠覆等特征。同时,...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建筑设计 功能与空间  网红建筑  
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公众参与激励机制
4
《建筑遗产》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 杜骞 刘爱河 曹永康  出版年:2019
意大利拥有数量庞大的文化遗产,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所以成功,是完善的法律法规、严格的管理制度、较高的社会参与水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受经济危机影响,意大利国家文化...
关键词:意大利  文化遗产 公众参与 资金调动  税收抵扣 捐赠
意大利《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活化利用指南》导读
5
《建筑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 杜骞 曹永康  出版年:2019
我国采用考古遗址公园的方式保护并活化考古遗址已有20 余年的实践,但在基础理论研究、展示手段及运营管理上仍有待研究。意大利在2012年由国家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发布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活化利用指南》,是迄今为止意大利对考古...
关键词:考古遗址 遗址景观  公园规划 保护与利用  意大利  
后布兰迪时代意大利建筑师的修复理论与实践
6
《建筑学报》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 杜骞 曹永康  出版年:2019
对意大利后布兰迪时期建筑修复的三位代表人物——保罗·马可尼、马可·戴齐·巴戴斯齐、安德烈·布鲁诺的理念与实践展开论述,结合时代的文化背景分析三者的区别,指出修复最终归结到对“真实性”的理解。
关键词:历史建筑 布兰迪理论  真实性  保存与修复  意大利建筑师  
汉画像反映的木构桥梁研究
7
《文物》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 刘杰 柴洋洋 刘小荷  出版年:2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木构桥梁的发展与演变研究"(项目批准号:51478259)的成果
汉代是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现有文献和考古材料看,至迟于东汉晚期梁桥、拱桥、索桥三大桥型[1]已形成,且大量为木结构桥。而汉画像(画像砖、石及墓室壁画)所提供的桥梁形象,更在一定程度上直观反映了汉...
关键词:樊集乡  汉画像石 画像砖 伸臂木梁桥  泗水捞鼎  
江南传统村落公共艺术空间营造策略研究
8
《中外建筑》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 保林彤 王林  出版年:2021
江南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逐渐走向没落。重新激发江南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力,提升公共空间品质,赋予江南传统村落新的内涵,增强当地居民地方认同感的同时,带动当地的经济复苏,在新时代变...
关键词:江南传统村落  空间品质提升  公共艺术 乡村振兴  规划策略  
省级历史风貌保护管理体系研究--以福建省历史风貌保护管理体系为例
9
《规划师》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更新保护创新国际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 汤婧 王林 莫超宇  出版年:2021
福建省历史风貌保护管理体制与机制政策研究课题([3500]FJJX[GK]2019043-4)。
在国家体制机制调整后,住建部门成为各省市历史风貌保护的牵头部门,有必要重新梳理现有的省级管理体制机制。如何搭建一个执行有效的系统管理体系,将历史风貌保护管理体系与新型城市体制相结合,避免规划与实施脱节,是历史风貌保护工作...
关键词:体制改革  管理体系  历史风貌保护 福建省  
调湿材料应用于全室空间的调湿性能评价方法
10
《建筑科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石诚楠 张会波 吉野博  出版年:2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夏热冬冷地区基于调温调湿围护结构的湿环境控制与节能方法研究”(51778358)
调湿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性建材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被动式建筑中,它能够抑制建筑室内相对湿度的峰谷,使室内湿环境的变化趋于稳定并降低能耗。以现有调湿材料评价标准及相关模型为基础,在湿缓冲理论的背景下,考虑建筑室内的通风换气...
关键词:湿环境 调湿材料 调湿评价指标  通风换气次数  湿缓冲效果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