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周易》    筮法    清华简    《易经》    古老文化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7H指数:2北大核心: 2 CSSCI: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周易》“谦”卦的再解读及其启示
1
《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韩慧英  出版年:2014
《周易》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头起于筮法。按照传统说法,《周易》的卦爻辞起于文王与周公,其内容多有断辞,且吉凶相参。但“谦”例外,“《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没有大吉大利的卦,每一卦都是有好有坏,找不出哪一卦是完...
关键词:《周易》 解读  古老文化 六十四卦 《易经》 《象传》  卦爻辞 南怀瑾
试析清华简《筮法》中的卦气思想
2
《周易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韩慧英  出版年:2015
清华简《筮法》的问世,使我们在探索"卦气"思想来龙去脉的进程中又迈进了一步。首先,清华简《筮法·至》的"四正之卦见,乃至"及相关卦象,与卦气思想中"四正卦"之说相契合。其次,从挂扐数"五、九、四、八"及"太乙九宫占盘"来...
关键词:卦气 清华简 《至》  《得》  《卦位图  人身图》  《四季吉凶》  
双重证据与史思并举——近年来易学研究述评
3
《中国哲学年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韩慧英 刘震  出版年:2014
《周易》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独特的一部典籍,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基元性和范导性的作用。在今天,以《周易》为核心对象的易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学术研究中的“显学”,横跨哲学、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诸多...
关键词:易学研究 中国思想文化史 述评  证据  中国古代文化 《周易》 学术研究 中国古典
评“古史辨派”的《周易》筮法观
4
《周易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韩慧英  出版年:2017
在20世纪初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化之时,以"古史辨派"为代表的中国学人本着怀疑的态度,开启了重新审视和批判传统经学理念的学术风潮。本文通过分析"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顾颉刚、李镜池和容肇祖三位学者对《周易》中筮法思想的认识,...
关键词:筮法 古史辨派 二重证据法
“知至”与“知终”的再认识
5
《学习与探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韩慧英  出版年:2017
"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文言传》中注解《乾》卦九三爻辞时的话。以往注家对此句的解读各有不同,宋代以来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学者,对"知至"与"知终"的理解普遍与品德的提升联系在一起。而在宋代之前...
关键词:占筮 帛书《周易》 《清华简》  “知至”  “知终”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