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赣州市群众艺术馆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艺术馆    歌词    文学作品    诗歌    诗集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建筑类    

被引量:30H指数:2北大核心: 4 CSSCI: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江西客家山歌述略
1
《中国音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省赣州市群众艺术馆 黄玉英 袁大位  出版年:2007
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一种充分体现客家语言、民风、习俗和精神情操的客家民歌也同步形成。它既继承了黄河流域汉族民歌的传统音调,又融合吸纳了本地少数民族民歌的精髓。经长期的流传,演化,形成了一系列从形式、内容、音调到演唱风格...
关键词:江西客家山歌  
赣南客家古文的人文价值与艺术特色
2
《中国音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省赣州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 黄玉英 袁大位  出版年:2008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艺术学“十一五”一般项目(编号:07BD 27)
"古文"以说唱古代故事而得名,是在赣南客家人中流行很广的有着高度文化内涵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是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具原生性的集民间口头文学、说唱表演、器乐演奏于一体的为平民百姓所拥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品类。了解她厚重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古文 赣南  民间说唱 勾筒  客家文化
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夯实和谐社会基石--浅谈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群众文化工作
3
《文艺生活(下旬刊)》赣州市群众艺术馆 陈席荣  出版年:2014
随着改革的深化,职能的回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群众文化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娱乐队伍不断扩大,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鲜明地表现出无处不文化、无时不文化的新时...
关键词:群众文化 服务体系  创新  
浅谈采茶舞与社区文化
4
《群文天地(下半月)》赣州市群众艺术馆 肖凡  出版年:2012
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最高境界,它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感情。而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民族风俗的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同。采茶歌舞作为一种多种形式兼容并蓄、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形式,其良好的群众性...
关键词:社区文化 采茶 艺术形式  精神文明 文化程度 精神生活  民族风俗 兼容并蓄
浅谈赣南客家古文的艺术特色
5
《大众文艺(学术版)》赣州市群众艺术馆 温建宁  出版年:2015
赣南客家古文是是江西赣南地区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特有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它以说唱古文故事而得名,集民间口头文学、说唱表演器乐演奏于一体。“一人一台戏”,以方言为主,是平民唱,平民听,完全属于底层百姓的艺术形式,可谓“...
关键词:赣南客家 艺术特色 民间说唱艺术 民间口头文学 艺术形式  平民文化 衬词  器乐演奏  客家语 说唱表演  
赣南客家“公婆吹”的艺术特色与生存状况
6
《中国音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省赣州市群众艺术馆 黄玉英 袁大位  出版年:2009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艺术学“十一五”一般项目(编号:07BD27)
"公婆吹"流行在江西南部的石城、瑞金、宁都、于都、会昌等县市相邻的小片地带,是一种独特的鲜为人知的原生态的客家民间吹打乐种。她以两支不同音高的长唢呐搭配,如两夫妻一唱一和地在民间婚庆中演奏,后又沿用至当地所有民间礼仪活动...
关键词:公婆吹  长唢呐  客家吹打乐  赣南  
赣南客家门匾的文化解读与利用
7
《中国民族博览》赣州市群众艺术馆 温建宁  出版年:2015
本文对赣南客家门匾的文化寓意进行了解读,提出了当今社会对赣南客家门匾文化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客家门匾  文化寓意解读  利用  
运用整体性原则保护赣南客家文化遗产
8
《文化月刊》江西省赣州市群众艺术馆 康诗俊  出版年:2015
2013年1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江西省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是指在赣州市辖区内设立的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态保护区 整体性原则 赣南客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客家文化 文化积淀 文化形态
深入素描内核
9
《大众文艺(学术版)》江西南昌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赣州市群众艺术馆 陈戎华 陈荣萍  出版年:2010
所谓素描就是运用单色材料进行的制作方式,素,朴素也,描,描绘也,原始人在龟甲和兽骨上绘制的文字,半坡陶器舞蹈纹样应该算是最早的素描了,那时候人们通过记号的方式来传达信息,交流感情,所以说素描也是一种视觉语言,不仅能形象地...
关键词:素描 内核 制作方式  视觉语言 原始人 纹样 舞蹈
以保护带动发展 以发展促进保护——对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方式保护的思考
10
《东方企业文化》江西省赣州市群众艺术馆 陈席荣  出版年:2014
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独具特色,而且其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内容丰富,为世界各国所仅有。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而且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关键词:传统手工技艺  生产性方式保护 思考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