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语言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基地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TEA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    语汇    析论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5H指数:1北大核心: 3 CSSCI: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正”“在”“着”的功能再分析
1
《语言研究》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语言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基地 欧阳晓芳  出版年:2020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汉语趋向类动词语义网络的认知研究”(15YJC740056)。
根据功能透明原则,"正""在""着"能够高频共现是因为它们分属不同功能域。通过考察三者与动词和时间表述的共现约束,发现"正"属于时域,是对事件进行精准时间定位的相对时标记;"在"属于体域,是表示动作进行或状态持续的进行体...
关键词:正  在  着  功能透明原则  功能域 共现约束  功能对比  
唐宋禅宗语录“好”字祈使句及相关问题析论
2
《语文研究》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语言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基地 卢烈红  出版年:2022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宋禅宗语录句法专题研究”(项目编号:20FYYB006)资助。
唐宋汉语中有一种以句末语气词"好"字结句的祈使句,主要用于禅宗语录,在唐宋禅宗语录中发展的总态势是:使用频率不断提高,表禁止的比例不断上升,组合不断丰富化,结构逐步复杂化。这种"好"字祈使句始见于禅宗语录,早期属于"同行...
关键词:唐宋禅宗语录  “好”字祈使句  产生时间  发展历程  唐宋以后走向  现代方言分布  
从“茶”类语汇看中西文化差异
3
2017侯昕  出版年:2017
本文以"茶"类语汇为载体,从汉语、英语对"茶"类语汇的表达方式出发,进行对比。以探求英语、汉语在语汇上的异同处,并透知其中的中西文化及思维上的差异与融合。
关键词:茶  TEA 语汇 中西文化 对比  
从“茶”类语汇看中西文化差异
4
2017侯昕  出版年:2017
本文以"茶"类语汇为载体,从汉语、英语对"茶"类语汇的表达方式出发,进行对比。以探求英语、汉语在语汇上的异同处,并透知其中的中西文化及思维上的差异与融合。
关键词:茶  TEA 语汇 中西文化 对比  
关联词衔接与事件域衔接
5
《语言研究集刊》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语言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基地 陈禹  出版年:2018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本体演化和事件结构的语义网模型”(项目编号11&ZD189)的资助
关联词衔接是复句的形式标志,然而关联词表现的逻辑语义关系往往不在同一层次上,复句三域学说揭示出这种层次差别,同时也带来一些理论与事实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文章基于概念域在复句中的分布提出事件域衔接这一概念并论证其与关...
关键词:关联词衔接  事件域衔接  复句三域  
从“茶”类语汇看中西文化差异
6
2017侯昕  出版年:2017
本文以"茶"类语汇为载体,从汉语、英语对"茶"类语汇的表达方式出发,进行对比。以探求英语、汉语在语汇上的异同处,并透知其中的中西文化及思维上的差异与融合。
关键词:茶  TEA 语汇 中西文化 对比  
唐宋禅宗语录中“只这(个)是”类强调式判断句析论
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语言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基地 卢烈红  出版年:20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禅宗语录句法史”(09YJA740087)
唐宋禅宗语录中较多地使用"只这(个)是"类判断句,这是一种具有强调作用的特殊判断句式。禅宗语录中这种判断句晚唐五代使用最多,进入宋代其使用频率逐步下降,而从晚唐五代到南宋,其强调的力度不断增强。这种判断句是唐以前汉译佛经...
关键词:唐宋禅宗语录  判断句 共时分布  汉语通语  近代汉语
从“茶”类语汇看中西文化差异
8
2017侯昕  出版年:2017
本文以"茶"类语汇为载体,从汉语、英语对"茶"类语汇的表达方式出发,进行对比。以探求英语、汉语在语汇上的异同处,并透知其中的中西文化及思维上的差异与融合。
关键词:茶  TEA 语汇 中西文化 对比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