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人类学    族群性    族群    民族志    文化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被引量:184H指数:7北大核心: 24 CSSCI: 42 RDFYBKZL: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何以“边”为:巴特“族群边界”理论的启迪
1
《学术月刊》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范可  出版年:2017
挪威人类学家巴特的族群理论对国际社会科学的相关领域之影响历久不衰。在巴特看来,族群边界(ethnic boundary)是不同群体在互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这一视角对于理解边疆具有重要意义。边疆在中国学界之所以为重要课题,...
关键词:巴特  边界  边疆 族群性 主权 民族
边疆与民族的互构:历史过程与现实影响
2
《民族研究》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范可  出版年:2017
民族与边疆作为与现代性有关的问题是从清末开始的。在民国年间,更由于政府的民族国家建设以及对主权的关怀,边疆与民族开始互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边政建设”的思路,但力图以一种民族区域自治的方式取...
关键词:边疆 民族 互构  主权
狩猎采集社会及其当下意义
3
《民族研究》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范可  出版年:2018
文化与自然两分是晚近以来的分类。这样分类在许多传统社会里并不存在。狩猎采集社会得以存续至今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文化与自然两分的宇宙观与价值观。这是狩猎采集者理解与处理自身与周遭环境关系的源泉,体现了他们与自然...
关键词:狩猎 采集  文化 自然  
田野工作与“行动者取向的人类学”:巴特及其学术遗产
4
《民族研究》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厦门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 范可  出版年:2020
弗雷德里克·巴特作为一位有着深厚功力的田野工作者,对田野工作的性质和方法论有着独特的见解。田野于他不仅是收集资料的场域,而且还是验证各种定说和相关假设的场所。在研究取向上,巴特与同时代的人类学家有着很大的不同。与当时强调...
关键词:巴特  田野工作 行动者取向  族群边界
互联网中的日常“隐私”实践——基于青年群体的质性研究
5
《中国青年研究》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王昕 邓国基  出版年:2018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移动互联时代性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项目编号:14CSH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隐私"问题不仅成为人人关心的日常生活问题,而且成为大数据时代讨论"数据资产"正当性和操作性的基础问题。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对青年群体在互联网中的"隐私"实践和建构进行呈现和讨论。具体包括,青年群...
关键词:互联网 隐私 质性研究  青年研究
田野无界——关于人类学田野方法的思考
6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邵京  出版年:2011
人类学以叙事书写为特征,与其它社会科学学科不同,其田野研究途径是研究者个人自觉的实践、理解与反思的结合,不可复制,更不能复印。田野实践尤能体现人类学的关怀,对远、近、亲、疏不同人的关怀。田野是一种"内省"与"外察"并行的...
关键词:人类学 田野 方法  实践  理解  
家庭形态的想象与重构:一个分析性框架——1949年以来的国家权力实践
7
《中国研究》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董国礼 谢燕清  出版年:2013
上海市085社会学学科内涵建设科研项目资助
"家"作为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和原始形态,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1949年成立的国家政权试图按照马克思的逻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共产共财、共同劳动、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并着手进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构建,而这一基调就是...
关键词:社会结构 家庭形态的想象  国家权力
“自我的他者化”——关于本土田野实践的思考
8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范可  出版年:2011
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研究的不二法门。在本土进行田野工作,研究者应努力使自己与研究对象保持距离,但这一距离并不是要与所研究的对象疏远,而是克服"自缘身在此山,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窘境;是为了使自己对"熟悉"的环境保持新鲜感,以便...
关键词:“他者”  人类学 民族志 田野工作 全球化  
跨国领养与跨文化的“家”——以来华领养的美国公民为例
9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范可  出版年:2011
论文通过对跨国领养的出现及其发展与国际政治气候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相关性、美国跨国领养家庭如何建构跨文化的"家"等问题的分析论述,揭示了美国公民跨国领养的历时性变化的原因及其相关的国际政治大背景以及通过对美国公民来华领养及...
关键词:美国  跨国领养  跨国文化 中美关系  孩子来自中国的家庭(FCC)  低等血统法则  文化认同
家国情怀与守望尊严是民族相处之道——与纳日碧力戈教授商榷
10
《探索与争鸣》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范可  出版年:2016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如何和谐相处、包容互补是决定整个国家社会是否安定的要素之一。中华文明的思想资源里讲信修睦对于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家国情怀一直是传统中国士大夫的理念,但是,历史证明良好的期盼与现实存...
关键词:家国情怀 守望尊严  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 民族共同体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