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好莱坞电影    焦虑    他者    身份    中国性    

研究学科:

被引量:31H指数:3北大核心: 8 CSSCI: 7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当今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元素解读
1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 周文萍  出版年:2009
20世纪90年代至今,好莱坞的"中国热"经久不衰,中国故事、演员、功夫等元素成为好莱坞电影的常用因素。这是好莱坞进军中国电影市场的策略,也是伴随当今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加,华人/华裔电影人在好莱坞影响增大的结果。但与此同时,...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 中国元素  中国形象  
身份的焦虑:论90年代马华文学论争
2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 王列耀 龙扬志  出版年:2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文学与华文传媒的互动研究>(批准号:09YJA751037)
马来语文学长期被视为建构马来西亚国家文学的主体,少数族裔文学成为一种边缘化的存在,马华文学的"身份"因此成为新生代作家面临的重要问题。持续于整个90年代的马华文学论争围绕华文文学的文化属性展开,并涉及重写马华文学史以清点...
关键词:马华文学论争  身份 焦虑 阐释  中国性 他者
存异与靠拢——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中的一种趋势
3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 王列耀 池雷鸣  出版年:2008
随着时间的流逝,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发生了多元变化;东南亚华文作家的创作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在较具规模的当代转型中,可以发现许多新的气象:土生、土长的华裔作家,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闪亮登场",形成一种"新人"与"老人"、华裔作...
关键词:东南亚华文文学 存异  靠拢  
论美华文学中不同代际的纽约书写
4
《文学评论》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 陈涵平 吴奕锜  出版年:2008
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球视野中的新移民文学研究》(批准号:06BZW06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全球化语境下的新移民丈学研究》(批准号:05J-03)
在美华文学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每一代作家都展开过“纽约书写”。他们在叙写各自对纽约的不同体认的同时又不约而同地展现出自身所处时代的诸多特色。因此,纽约书写,就不仅仅是华人移民个体生存经验的展示,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民族...
关键词:美华文学 纽约  书写  代际  生存经验  华人移民 心灵史
“纯文学”视野下的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收获》《朝花夕拾》栏目略析
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 王列耀 颜敏  出版年:2007
1986年到1990年间,《收获》开设了专门引荐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的专栏《朝花夕拾》,"专栏"的传播策略强化了"纯文学观"的内涵与重要性,体现了杂志富有个性的传播理念;但这种"纯文学观"作为一种整体的传播视野,却对大陆学...
关键词:纯文学观 《朝花夕拾》 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  传播理念  
马华文学知识谱系及其跨界建构
6
《学术研究》暨南大学中文系;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 龙扬志 王列耀  出版年:201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11&ZD111)子课题"海外华文文学跨界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华侨华人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12AZD87)的阶段性成果
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和台湾作为马华文学研究的三个重要学术场域,由于立足点不同,造成区隔鲜明又相互冲突的话语体系。以文学研究和文学史书写为主要诉求的知识谱系塑造,反映出马华文学在多元政治与文化环境中的复杂性。解决文学史与观念...
关键词:马华文学 知识谱系 场域 共同体 跨界
“是你赋予我一片青绿的山色”——试论《文艺春秋》《南洋文艺》与1990年代的马华诗坛
7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 王文艳 吴奕锜  出版年:2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文报纸文学副刊研究"(项目号:11BZW112)的阶段性成果
诗歌因其体裁的特殊性,在1990年代的马华文艺副刊中扮演着非常活跃的角色。《星洲日报》通过举办"端午节诗歌比赛""花踪文学奖"等文学比赛发掘了"罗厘诗人"叶明琚。从1990年代初到1995年叶明琚辞世,《文艺春秋》《南洋...
关键词:马华诗坛  文艺副刊 《文艺春秋》 《南洋文艺》  叶明琚  
毕熙燕:在身份重建中拷问女性命运——以《绿卡梦》和《天生作妾》为例
8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 吴奕锜 陈涵平  出版年:20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球视野中的新移民文学研究>(批准号:06BZW063)
毕熙燕的《绿卡梦》和《天生作妾》,是两部容量丰厚的长篇巨制,一部侧重于叙述新移民的身份重建,一部侧重于探索女性新移民的命运,这些都是新移民文学较多关注的主题,而毕熙燕均能结合自己的移民经历给予深刻而独特的揭示。它们不仅代...
关键词:毕熙燕  《绿卡梦》  《天生作妾》  身份重建 女性命运
新诗“进步”的文学史呈现
9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 龙扬志  出版年:2011
作为"第二个十年"新文学史叙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诗的文学史呈现以"进步"为基本逻辑展开。受知识、视野、观念等诸多因素制约,不同史家对新诗发展描述相互影响和借鉴,从而使新诗表现出叙述的类同性,当然也不尽相同。进步成为新诗叙...
关键词:新诗 新文学史 进步  叙事
以女性为基点的跨文化写作——论荷兰华人女作家林湄
10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 陈涵平 吴奕锜  出版年:20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视野中的新移民文学研究>(批准号:06BZW06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球化语境中的新移民研究>(批准号:05J-03)
林湄作为海外华文女作家,其创作虽然也同样具有着新移民文学的共性,即强烈的"自我性",但更重要的意义却在于她对这种"自我性"的超越上。林湄的这种对"自我性"的超越,主要体现在她的后一阶段:前一阶段,林湄主要从自身的经历出发...
关键词:林湄  女性问题 跨文化写作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