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乡村    思想政治教育    唯物史观    共同体    农业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806H指数:12WOS: 2 北大核心: 103 CSSCI: 95 CSCD: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城归”:乡村振兴中“人的回归”
1
《农业经济问题》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祖云 姜姝  出版年:2019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的技术支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第6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城归群体的人字归属及新乡情意蕴研究"(编号:2018M630570)
在乡村空心化的背景下,"城归"所引发的乡村人力资本革命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城归"作为乡村"人的回归",它是一种主体性的回归。"城归"之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们以倾向于乡村的姿态而出现,二是他们对...
关键词:城归  乡村振兴  主体性 人的回归  
乡村振兴的新内源性发展模式探析
2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朱娅 李明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业文化遗产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7BKS158);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习近平‘三农’思想研究”(项目编号:SKCX20180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构想,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找到“以农民为主体”与利用外部资源的有机结合点。既要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和外部的资源支持,也要强调“自下而上”的文化自...
关键词:乡村振兴  新内源性发展模式  内源性动力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背景、内涵与路径
3
《中国农业教育》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付坚强 朱娅  出版年:2020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新农科’背景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研究”(2019JSJG238);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9+5’方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模式创新”(2017SJBFDY4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是指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课程教学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作为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的显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教育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归”群体的生成机制及其价值实现
4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姜姝  出版年:2021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归治村’在中国基层政治中的‘新位势’研究”(2020SJA0059);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城归治村’在中国基层政治中的‘新位势’研究”(SKYC202002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研究”(SKCX2020008)。
“城归”是对那些从城市回归乡村就业和创业的劳动力群体的简称。在乡村空心化的背景下,那些曾经自乡村外出务工,且拥有一定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等能力的返乡创业人员,是作为一种“倾向于乡村”的姿态出现的。“城归”作为一种人的回归...
关键词:城归  生成机制  价值实现  推拉理论  
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综述
5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钟艺  出版年:2021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已颇具成效。文章总结了近几年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从"课程思政"的含义与相关理论基础、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问题与困境、实施路径四个方面出发,对学术界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尝试对研...
关键词:高等院校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美学发现与价值重塑:农业文化遗产的审美转向
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 陈加晋 卢勇 李立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167)。
农业文化遗产常被看作是传统农村生产性、生活性与生态性的集合体,其美学价值却一直未受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学初创期并未将审美纳入致思范畴,后经典美学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自身话语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直到大众化的...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审美  美学价值 审美经验 美丽乡村
乡村“微自治”:价值、困境及化解路径
7
《探索》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晓广  出版年:20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江苏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法治化研究"(SKCX2016006);项目负责人:李晓广;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项目"乡村微自治的实践探索"(SZJJ2017004YB);项目负责人:李晓广
实践表明,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自治基本单元的乡村"微自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需要。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实现方式,乡村"微自治"因具有内生的强大自治活力,对于发挥农民的自治主体作用,破除建制村自治长期以来难以"落地"的窘境...
关键词:乡村“微自治”  自治单元  治理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  村民自治
人工智能的“负责任创新”
8
《自然辩证法研究》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林生 刘战雄  出版年:2019
南京农业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任创新实现框架研究(SZJJ2017007YB);南京农业大学教改项目(201802MYJG)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目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众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虽然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但也带来不确定的风险。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兴起的"负责任创新"旨在解决科技发展中的责任伦理问题而提出的理念,这为...
关键词:人工智能 负责任创新  必要性  发展之道  
乡风文明中的道德焦虑难题及其制度化解
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姜姝  出版年:201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城归群体的人字归属及新乡情意蕴研究”(2018M630570);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城归群体对农村新乡情及道德重建的影响研究”(1701110C)。
本文聚焦于转型期的乡村社会正在出现和亟待解决的特定选择困境和社会现象——道德焦虑。以库尔特·韦兰制度变迁理论的制度供给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江苏农村典型观测点的实地调研,考察乡村政治文化中的价值观、政治参与和乡情中呈现的道...
关键词:乡风文明 道德焦虑 制度供给  
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10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钟艺  出版年:2022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物质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近些年来成为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学界主要围绕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和表现形式、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思...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院校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