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外交部    中国外交    外交    外交工作    领事认证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2,880H指数:23北大核心: 390 CSSCI: 317 CSCD: 10 RDFYBKZL: 7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5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十六大报告汉英翻译的几点思考
1
《中国翻译》外交部 王弄笙  出版年:2004
参加十六大报告的翻译定稿工作,有一些感触和思考,现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十六大报告 汉语 英语  翻译方法 政治翻译  翻译标准 翻译语言
近年来汉英翻译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2
《中国翻译》外交部翻译室 王弄笙  出版年:200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的政策、新的提法、新的词语不断涌现。因此,翻译必须紧跟时代,迎接新的挑战。本文试图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探讨近年来汉英翻译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关键词:汉英翻译 新问题  新词语 新政策  
政治文献的翻译
3
《中国翻译》外交部 程镇球  出版年:2004
关于政治文献的翻译问题,我在今年《中国翻译》杂志第三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已经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翻阅,也欢迎提出批评意见,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只再补充一两点看法。
关键词:政治文献 翻译理论 时间性 翻译方法 英语  汉语 关键词
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
4
《求是》外交部 杨洁篪  出版年:2011
近年来,公共外交逐渐成为我国外交工作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重要性日益凸显。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论述了公共外交在我国外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
关键词:公共外交 中国特色  外交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 2009年  驻外使节 总体外交 外交作为
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英文)
5
《国际问题研究》外交部 王毅  出版年:2013
What kind of role will China play in global affairs,what foreign policy will China follow and what impacts wil...
关键词: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 中华民族 对外政策  国际社会 国际责任  当代中国  和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
6
《国际法研究》外交部条法司 徐宏  出版年:201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发展大势,富含中国传统法治文化底蕴,体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国际法治的责任担当,为国际法指明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标。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国...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国际法治 全球治理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7
《交通财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 无  出版年:2015
2015年3月前言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
关键词:勤劳勇敢  合作竞争 开放包容  区域合作  互利共赢 互联互通  东盟国家 大湄公河次区域 战略支点  经济发展潜力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8
《国际问题研究》外交部 王毅  出版年:2015
国际关系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回顾民族国家产生以来的历史进程,人类始终在探索着国家间相处之道。
关键词:国际关系  合作共赢 历史进程 国家  
杂谈外交语言
9
《外交学院学报》外交部 金桂华  出版年:2003
做外交工作,需懂得并善于运用外交语言。外交语言不同于一般,它讲究委婉、含蓄、模糊、折衷,有时甚至废话连篇。凡外交宜不为对方之言而愚为善。解读外交语言如剥笋,需剥三层,真情始露。
关键词:外交语言 外交学 模糊语言 外交官
在党政文件翻译中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10
《中国翻译》外交部 陈明明  出版年:2014
这次会议的主题特别及时。如何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回应中央领导提出的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大会开始时,周局长讲到面临的挑战,确实是如此。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不可抵挡地走...
关键词:范畴  概念  中国故事 翻译 文件  党政 话语体系 中央领导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