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益肺    血管性痴呆    宣肺    降浊胶囊    临床疗效    

研究学科:

被引量:50H指数:3北大核心: 3 CSCD: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107例临床观察
1
《中医杂志》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道13号;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中医院 唐农 胡跃强 吴林 吴云虎 张千 何乾超 黄启勇  出版年:20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桂科攻1140003B-52)
目的观察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0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7例)和对照组(102例)。治疗组口服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每次5粒(1.75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经重新包装后...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益肺宣肺降浊胶囊  吡拉西坦片
略论“阴阳自和”
2
《中华中医药杂志》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不详 赵江滨 唐迪佑 刘力红(指导)  出版年:2016
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中医扶阳流派传承工作室(No.LP0120047)~~
运用文字还原和经典释义的方法,对阴阳自和的内涵和条件进行解读。深刻理解阴阳自和的内涵,即须还原到文字和经典的认识上来,建立阴阳合一和阳为主导的观念。而要保持阴阳自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须保持...
关键词:阴阳自和 阴平阳秘 桂枝汤 痞  
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3
《中国老年学杂志》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来宾市中医院 唐农 胡跃强 吴林 吴云虎 张千 何乾超 黄启勇  出版年:2016
目的观察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9例VD患者分为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组(107例)和吡拉西坦对照组(102例),评定其提高智能、改善行为能力的效果,并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可以明显...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益肺宣肺降浊法  
中医——尚礼的医学
4
《中医药文化》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 刘力红  出版年:2014
通过跟师和长期的思考,近年我提出了"中医是尚礼的医学"的观念。这个观念不是我创造的,孙思邈在他的著述里已讲到"上医以德治国,中医以礼齐人,下医以刑治病"。中医学作为一门医学,疗效是硬道理。中医不仅要近期疗效,更要远期疗效...
关键词:中医 儒学 仁  
从《伤寒论》阳明病篇看中医养生观
5
《河南中医》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 赵江滨 刘禹舟  出版年:2014
阳明的功能是主阳气收降,阳明功能正常,则阳气得以正常收降蓄养,五藏六腑皆得以安和,若在病理状态下,阳明作为人身最大的降机,亦是内外诸邪的重要出路,因此维护阳明的正常功能对机体的养护责任重大。宿食为引起阳明病之重要因素,宿...
关键词:阳明病 养生 宿食  辟谷 《伤寒论》 张仲景  
阳明病与脑的关系应用研究概况
6
《内蒙古中医药》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 刘禹舟 赵江滨  出版年:2013
脑病作为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其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伤寒论》作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之作,为临床论治各科疾病都提供了广泛的思路。本文根据根据历代医家对《...
关键词:阳明病 脑病
阴阳的层面与辨证
7
2012成都·第二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五届全国扶阳论坛 2012牟典淑  出版年:2012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特有的思维方法,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广泛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养生保健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研究,分析了阴阳学说在诸多事物中体现的不同层面,在面...
关键词:中医理论 阴阳学说 辨证论治 临床治疗  
试论钦安卢氏医学对女性经期调摄的临床意义
8
2012成都·第二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五届全国扶阳论坛 2012赵江滨  出版年:2012
钦安卢氏医学继承了《内经》和仲景的重阳思想,明确提出了扶阳的理论和方法,这对养生治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讨钦安卢氏医学对女性经期调摄的临床意义,从一方面去展现钦安卢氏医学在理论及临床上的高度,并为探讨扶阳的...
关键词:女性患者 经期调摄  钦安卢氏医学  临床疗效
略谈中医的传承
9
2016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高峰论坛 2016刘力红  出版年:2016
本文探讨了中医的传承方式,包括文字传承、口耳传承、直接传承,重视经典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只有经典才具有浓厚的传承色彩或者传承功用。像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这些都是太具传承功用的文字。
关键词:中医理论 学术传承 传统文化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