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书法    书法教育    刘熙载    书法艺术    清代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轻工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14H指数:1北大核心: 4 CSSCI: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当书法艺术遇见小学生——论如何更好地进行书法教学
1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 张安萧  出版年:2017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艺术园林的一朵奇葩,书法教育应从小学开始,如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是当代书法基础教育探索的重点。
关键词:书法教育 兴趣  小学生
《刘熙载年谱》简介
2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 杨抱朴  出版年:2015
刘熙载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文艺理论家、学者和书法家,著有《艺概》《昨非集》等,于文学界、书法界影响甚巨。刘熙载不惟学术见解高,人品更佳,胡林翼曾以“贞介绝俗,学冠时人”疏荐,郭嵩焘每每以礼相待,俞樾亦频频造访。……刘熙载可...
关键词:刘熙载 年谱 简介  文艺理论家 晚清时期 《艺概》 学术见解 书法家  
苏轼关于屈原的评价三题
3
《文史知识》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 于信  出版年:2019
屈原作为忠君爱国的典型和辞赋创作的宗师,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评价其人及其辞赋作品者代不乏人,为我们认识和了解屈原其人及其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在这方面,宋人苏轼关于屈原的评价就特别有见地,...
关键词:评价  屈原  苏轼  辞赋创作 忠君爱国 中国历史 作品  节操
邓石如篆书风格的形成与影响
4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 高妍  出版年:2019
清代篆隶复兴,掀起了学习篆书的热潮,使衰弱近千年的篆书再一次兴盛。邓石如是其中有影响力的书家之一,他对篆书进行变法,影响深远。研究邓石如的篆书风格便于我们了解邓石如篆书变法的原因,更好地学习篆书。
关键词:邓石如 篆隶中兴  篆书变法  
论宋代墨法
5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 孙玉珠  出版年:2019
有宋一代,书家在进行书法创作之时,不仅强调笔法、章法,也十分讲究墨法。宋代文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使宋墨有了一个大发展。宋代的墨法为书法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同时也展示了墨法的变迁。文章将从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宋代 墨法 书法
《红楼梦》中的书法
6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 孙又文  出版年:2019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它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书法,也被曹雪芹运用其中,充分发挥了书法的文化与交流作用。书中关于书法描写的方面很多,这些内容与情节的...
关键词:《红楼梦》 书法 文化价值
对当下书法重形式轻内容现象的反思
7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 杨宝林  出版年:2014
当下书法创作很明显地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书家有的在技法上争胜,有的将纸张做旧、拼贴,争奇斗艳;而在书法创作的内容上则比较趋同,大都书写古代诗词文等。这种做法是对传统书法艺术形式和内容并重的背离,是对书法文化的消解。...
关键词:书法创作 内容  形式  文化
文学与书学的交融--略论杨宝林教授的刘熙载研究
8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 孙又文  出版年:2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YJA751015)。
作为文学批评家和书法家,刘熙载在文学与书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其本身便有着跨界研究的价值。目前学界对刘熙载的研究,或偏于文学理论,或偏于书学理论,将其合二为一的学者寥寥无几。杨宝林教授的《刘熙载年谱》《刘熙载书学研究》等多...
关键词:刘熙载 文学 书学
清代辽宁书法史述评
9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 杨宝林  出版年:2015
清代辽宁书法史学界很少有人关注,实乃憾事。清代辽宁书法史名家辈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如清初的范承谟、卞永誉、曹寅、高其佩、纳兰性德,清中期的李锴、陈景元、王尔烈、高鹗、铁保、永、那彦成,晚清的刘春、郑文...
关键词:清代、辽宁  书法史
对清代碑学的理性思考
10
《中国书法》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 杨宝林  出版年:2016
清代碑学是清代书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术意义和审美价值都是不可忽视的。但在理论上碑学依附帖学构建自己理论,缺乏自身特点,论述问题情绪化,认识来源于拓本;在实践上碑派书家普遍存在着技法上的困惑,没有形成强大的阵营等。碑学对...
关键词:清代 碑学 理论  实践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