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管理处)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成人高等教育    新型职业农民    教育培育    成人高等    教育    

研究学科:

被引量:25H指数:4北大核心: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基于优势视角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研究
1
《中国成人教育》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水玲 赵奎皓  出版年:2015
调查研究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农村有强烈情感,对教育培训和应用农业科技持积极期待,且具有丰富的农事实践经验与能力。尊重释放这些潜在优势与经验能力,是优势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的逻辑起点。构建"一主多元"教育培育体...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教育培育 优势视角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2
《中国成人教育》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赵奎皓 张水玲  出版年:2015
青岛市软科学项目(14-4-3-1-(8)-zhc);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研究成果(ZX14012)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评估指标的科学设计有利于使实现农民教育培育目标的各因素、各环节有效运转并发挥应有作用。依据"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目标,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评估指标设计为"态度、知识、职业技能...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教育培育 评估指标体系  
“农村实用人才”成人高等教育初探
3
《中国成人教育》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刘光亮  出版年:2012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农村实用人才"是强农的根本,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的关键环节。本文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特点,在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原则、教学方案设计、教材建设、教学方...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 成人高等教育
以茶文化推动崂山茶产业的扩展
4
《科技信息》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王青  出版年:2010
随着崂山茶产业的发展和崂山茶文化的兴起,社会各界对崂山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期望也越来越高。如何正确认识崂山茶的发展,如何把握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并形成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体系,也成为崂山茶产业...
关键词:崂山茶  茶文化 茶产业
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分析与生命教育对策研究
5
《中国成人教育》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陈宏涛 赵奎皓  出版年:2014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资助项目"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构建及实施途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FDY28)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的生命观对一个合格的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影响大学生生命观的重要因素,提出加强高校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观 生命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6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李文立 丁国庆 任慧英 孙国强 张廷荣  出版年:2012
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动物科学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2009年11月被确定为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点。自立项以来,按照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要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针对成人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品牌专业建设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与...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创新与实践  人才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专业 教学方法 品牌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成人教育 专业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浅谈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7
《中国农村教育》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董少君  出版年:2008
成人高等教育是根据成人的特点而兴办的,它与普通高等教育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这就决定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体系。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课程体系 普通高等教育
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国梁:将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推向新高度
8
《在线学习》不详;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何曼 李国梁  出版年:2020
新时代新形势下,青岛农业大学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构建继续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体系,努力探索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途径,不断增强学校继续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力、支撑力和软实力。这样的顶层设计将学...
关键词:继续教育转型  顶层设计  教育学院院长  创新体系  青岛农业大学  支撑力 努力探索  软实力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