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东华大学发展联络处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大学科技园    国家大学科技园    EPSILON    垃圾中转站    垃圾分类    

研究学科:自动化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5H指数:1北大核心: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基于垃圾分类的垃圾中转站多目标选址问题研究
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东华大学发展联络处 王雪婷 李嘉 程洁 贾永基  出版年:2023
基于垃圾分类回收网络,垃圾中转站的选址不仅要满足垃圾全部清运需求,还要考虑其产生的环境负影响,以此建立了网络总成本最小和环境负效应最小的双目标集合覆盖选址模型。该模型在满足所有需求的前提下,确定在哪些候选点建造设施,并获...
关键词:垃圾分类 中转站选址  多目标优化 Epsilon约束法  
追求卓越的美国蓝带学校
2
《上海教育》东华大学发展联络处;华东政法大学教务处 张云洁 马海涛  出版年:2013
“好的学校绝不是偶然产生的,它是经过精心打造的。国家蓝带学校应该是我们国家提供的最好的学校,是全国各地学校的典范”。2012年美国蓝带学校评选结果现场发布会上,面对279所新晋蓝带学校的校长们,美国教育部部长阿恩·邓肯对...
关键词:学校  美国  教育部部长 发布会 国家  校长
协同育人机制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东华大学为例
3
《纺织服装教育》东华大学发展联络处 张琪 杨淼 李桂花 程前  出版年:202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23JJ0205);东华大学2023年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项目(2023DHUSCYJ001S);东华大学2023年度高等教育规划专项课题(GJGH2023013)。
协同育人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由高校、校董、校友、基金会和合作企业等多方参与的“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以教育基金为纽带,聚焦资助教学、基地、大赛、双创等关键培养环节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成为高校...
关键词: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 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困境及其策略
4
《纺织服装教育》东华大学校长办公室;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华大学发展联络处 高兰兰 柴大萍 徐效丽  出版年:2013
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立项课题(ZZGJ10-12)
高校自主招生存在的意义在于其必须成为另外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作为对高考的补充而非附庸存在。文章通过对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发展历程、存在形式、政策局限等问题的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对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
关键词:高等教育 自主招生 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
大学科技园知识创新能力的量化方法及应用——以上海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
5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东华大学发展联络处 吴保根 张琪 杨淼 李桂花  出版年:2024
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十四五”规划项目(ZXXJ2020008)。
学术界对大学科技园知识创新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探索一种评价大学科技园知识创新能力的量化模型和研究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借鉴广泛用于分析企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并在其基础上改进并构建大学科技园GEM模型,通过实证分...
关键词:国家大学科技园 知识创新能力 GEM模型 大学科技园GEM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大数据思维下高校校友档案的开发与策略研究
6
《纺织服装教育》东华大学发展联络处 朱玥桦 林露 张琪 吴保根  出版年:2021
东华大学高等教育规划专项课题(261-99-0243019)。
合理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对助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意义深远。作为高校与校友联络沟通的基础性工作和有效工具,校友档案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可供推广的好的做法并不多,理论研究时间也不长,难以对现实工作提供实质性支撑。结合文献以...
关键词:高校校友档案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校友档案云平台  
京沪两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状况之比较分析
7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东华大学党委组织部;东华大学发展联络处 胡琳 吴保根  出版年:2014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以及高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诸多因素,我国各地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京沪两地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通过对两地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主要经济指标、发展特色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定性、...
关键词:京沪两地  大学科技园 经济指标 发展特色  政策支持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