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植物    科普    紫茎泽兰    科学家    生物入侵    

研究学科:生物科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建筑类    哲学类    交通运输类    

被引量:60H指数:4北大核心: 1 CSSCI: 6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科学传播系统的“第四主体”
1
《科学与社会》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刘华杰  出版年:2011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之一)。这同时也就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属性,即当代科学正在成为"人民科学",为民所有、为民所享、为民所治的科学。而要实现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传播。因此科学传播对科学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技术  传播系统  科学传播  社会属性 当代科学  北京大学  学术会议  传播中心  
科学家参与科普的“利其器”与“善其事”
2
《科学与社会》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朱效民  出版年:2017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正发生一些根本性的改变,科普工作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科学家在不断提高科普的手段、技巧,即"利其器"之外,仍然需要认真反思今日科普如何"善其事"这一更加基本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保障科技进步服务...
关键词:科学家 科普
从“最后一公里”看我国社区科普内容建设——以北京市科普社区为例
3
《科普研究》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朱效民  出版年:2010
本文主要从"最后一公里"的视角,结合对北京市18个区县的科普社区的实地考察调研,对我国基层社区在科普内容建设方面的基本现状、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进而针对未来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普内容 社区最后一公里  
科学素质与科学普及的孰是孰非
4
《科学与社会》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朱效民  出版年:2016
本文针对20多年来我国关于公众科学素质的测定和科学普及的目标设定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调查和理论观点进行了讨论分析。指出国内科学素质测定标准本身存在的问题,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科学普及的目标是不合理且不可行的,...
关键词:科学素质  科学普及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  科学素养指标  
从古典科学到近代科学
5
《科技潮》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北京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教研室;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吴国盛  出版年:2010
现代科学是有用的科学科学 在西方的第一个阶段是希腊科学。这是一种自由的科学,一种内在性科学,它不是经验科学,它是“没有用的科学”。希腊人相信,一门知识越没有用越纯粹、越高贵。但是这样一种科学在历史上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
关键词:近代科学  古典 现代科学  希腊人 经验科学  文艺复兴 科学传统  性科学
从“被科普”到“要科普”
6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朱效民  出版年:2010
这两年流行一个“被”字,其实在科普领域也广泛存在着“被科普”的情况,表现在科普工作者更多地从自身主观愿望出发,较少考虑科普对象的需求、爱好、习惯、实际条件等,
关键词:科普工作者 科学研究工作  科学技术  科学发展  
博物顺生
7
《中国图书评论》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刘华杰  出版年:2013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人类、人类的创造物,都一定要毁灭。问题不在于是否会毁灭,而是何时毁灭,如何推迟毁灭。"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个生,是生成、演化的意思,不限于与人类相关的事物,它道出了古人对世界流...
关键词:人类社会 人生态度  毁灭 太阳系 银河系 世界  
整合两大传统:兼谈我们理解的科学传播
8
《科学新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刘华杰  出版年:2002
'科学传播'在中国有两大传统:1)'科普';2)科技新闻。前者要早得多,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史。历届政府都很重视'科普',中国科协系统一直领导并承担着全国的科普工作。后来科技部也参与科普...
关键词:科技新闻 传播史 科协系统 科学技术普及  科技报道  西方科学  近代科学  公众科学素养 媒体从业人员 传播观念  
《科普法》与中国的科普事业
9
《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新语丝网站;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 武夷山 陶世龙 赵南元 方舟子 刘华杰  出版年: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已于 2 0 0 2年 6月 2 9日颁布实施。参与本期专题笔谈的几位专家学者 ,就《科普法》实施的意义、对科普工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对现阶段科普事业发展的障碍、政...
关键词:中国  科普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政策  
博物馆转型呼唤科普志愿者的长效机制——美国科普志愿者机制给我们的启示
10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朱效民  出版年:2015
本文通过反思传统的科普志愿者激励机制,指出过于强调志愿者一方的奉献精神,并不利于科普志愿者工作的长远发展.而今天的博物馆也在经历着一场范式转换,从让观众受教育转向交流、对话日益成为博物馆科普活动的核心功能,由此越来越需要...
关键词:科学博物馆 志愿者 科普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