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印刷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教育培训    高校    高校形象    全媒体    视阈    

研究学科:轻工类    哲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4H指数:2北大核心: 1 CSCD: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媒体视阈下高校形象建设研究
1
《北京教育(高教)》北京印刷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鞠华  出版年:2017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2015年北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专项课题"全媒体视阈下高校形象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GWXJCZX2015075)的研究成果
高校形象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总和,也是其综合实力尤其是软实力的体现,事关高校长远稳定发展和软实力建设。全媒体的出现、发展和普及为高校形象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全新范式,但也带来一些挑战。在此视阈...
关键词:全媒体 高校 形象建设  对策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能力建设历程回顾及经验启示
2
《北京教育(高教)》北京印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鞠华  出版年:2016
北京印刷学院2016年科研项目"治国理政: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比较与启示"(项目编号:R1512000632)
治国理政能力,是执政集团利用政治资源、政治智慧及政策等手段与方法,来维护其执政地位、实现其政治目标的能力。回顾95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对于治国理政问题一贯高度重视,在治国理政能力建设方面历经初步探索、全面实践、纵深发展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治国理政能力  历程  经验启示  
论庄子“不仁害人 为仁害己”矛盾观的现实性
3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北京印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函授站 王凤珍  出版年:2014
庄子所说的"不仁害人,为仁害己",是我们当今现实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这一矛盾现象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不断产生,使我们社会的道德风貌出现了严重的滑坡。人们对这种矛盾的社会道德现象的产生,在痛心之余不禁又提出了强烈的...
关键词:“不仁害人”  “为仁害己”  道德的力量  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调适及其启示——纪念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60周年
4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印刷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鞠华  出版年:2016
北京印刷学院2016年科研项目"治国理政: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比较与启示"(R1512000632)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奠定经济基础。其间,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实际及时调适,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总体稳步推进和顺利完成。这种调适,是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具有...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 调适 改革  
建国初期(1949-1956)的出版教育与培训
5
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 2005周斌 叶新  出版年:2005
建国初期,在出版业基础薄弱,经费困难,人员成分复杂、素质较低的情况下,我国出版教育和培训经过了一个独立自主、艰苦探索的历程,管理机构逐步健全,教育模式和内容逐步完善,受教育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素质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成绩...
关键词:建国初期 出版业 教育培训 管理机构  时代特征  
北京印刷学院严磊艺术设计作品
6
《包装工程》北京印刷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严磊  出版年:2009
严磊,男,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造型艺术设计。
关键词:北京印刷学院  艺术设计 设计作品  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中国印刷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报告
7
《中国印刷》北京印刷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曹国荣  出版年:2011
从数字出版的发展和印刷行业的相互影响可以看出,印刷行业势必将受到数字出版的冲击,从而产生新的岗位和新的需求,这些都迫切需要印刷类院校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改造,以培养新型的书刊加工生产人员。
关键词:印刷行业 教育发展 职业  中国  数字出版 生产人员  
国际市场对商品包装的环保要求
8
《中国印刷物资商情》北京印刷学院高职院 武军  出版年:2002
在包装市场日益发展的进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并呼唤绿色包装,作者从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诞生与绿色包装的关系、世界发达国家所出台的绿色包装相关的法规、目前国际市场及国与国之间准入的包装环保要求。
关键词:包装  包装废弃物 环保要求 绿色壁垒 环保壁垒
关于素质教育and成人教育的几点思考
9
《中国包装》北京印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李建丽  出版年:2001
关键词:素质教育 成人教育 中国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教育模式
谈苏轼的两首櫽括词
10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北京印刷学院高职院 李新宇  出版年:2002
关键词:情理 文心雕龙 刘勰  苏轼  诗文 改写 宋代  谓词 引申 形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