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上海艺术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琵琶    敦煌乐谱    音阶    《西厢记》    戏曲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建筑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510H指数:10北大核心: 132 CSSCI: 117 RDFYBKZL: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琵琶艺术的人文底蕴
1
《音乐探索》上海艺术研究所 庄永平  出版年:2004
琵琶艺术具有深邃的民族人文底蕴,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性与欣赏习惯密不可分。不仅琵琶的改制与演奏方法的变化与之有关,而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点的方面,表现于无数优秀的诗、词、曲描写,文人闲情于此、独有所钟,平民百姓也用于抒...
关键词:琵琶艺术 人文底蕴 演奏方法 诗词创作 抒情 独弹  清弹  
论越剧的剧种风格
2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上海艺术研究所 高义龙  出版年:2004
适应剧种风格 ,是越剧生存与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 ,失去自身风格就失去了立身之本。剧种风格是历史形成的 ,对应着观众的审美需求。越剧的风格与地域文化 (从吴越文化、江南文化到上海文化 )有关 ,与时代环境有关 ,它属于“酒...
关键词:越剧 剧种风格  酒神文化  创新  审美需求 吴越文化 江南文化
对戏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3
《中州学刊》上海艺术研究所 曹凌燕  出版年:2010
传统戏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国众多戏曲剧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戏剧的保护成为戏曲研究与传承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构建戏曲遗产保护体系,首先要充分认识戏曲艺术的生命力和独特性,以及各剧种...
关键词:戏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乡愁的守望:新生代农民工集体记忆与城市适应研究
4
《河南社会科学》上海艺术研究所 杨子  出版年:20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XW024)
主持人语:记忆是人类自我反思和历史探查的前提,也是一个民族前行与自我更新的动力。对记忆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发展,记忆在人类社会文化中的建构与影响也越来越被各个学科领域所重视,现在已发展为跨学科...
关键词:记忆 文化 重构  
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5
《戏剧艺术》上海艺术研究所 李晓  出版年:2005
昆曲作为古典戏剧艺术的优秀代表,可以从戏剧文学、音乐传统和表演艺术三方面来认识她的价值。她具有着古典戏剧文学的最高品位、古典音乐文化的最后遗存、古典戏剧表演的完美体系。
关键词:昆曲 艺术成就 文化价值 古典音乐 古典戏剧 戏剧文学 表演艺术  
“七平均律”琐谈——兼及旧式均孔曲笛制作与转调
6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上海艺术研究所 陈正生  出版年:2001
本文从笛子两千年来的制作工艺 ,以及日本存留的我国隋唐时代尺八的制作与音律实际 ,认定我国民间使用的所谓”七平均律”至少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并认定这种律制与笛律相关。结合笛子翻七调的要领 ,以及这种旧式均孔笛制作上的特定...
关键词:七平均律  旧式均孔笛  隋唐尺八  转七调  
再造“地方”:新的文化治理视域下上海戏曲文化空间的生产
7
《戏剧艺术》上海艺术研究所 杨子  出版年:2020
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重大项目(项目编号:ZD2017B03)的阶段性成果。
新的文化治理政策下,以戏曲为代表的地方性文化在全球表演场景中再造地方,重建城市地方感。戏曲剧场重新布局,演出空间规模扩大;“小剧场戏曲”与“大剧场戏曲”以不同的剧场实践重写被全球资本和权力所规划的上海文化空间;国有院团和...
关键词:文化治理 地方  地方感 空间实践  戏曲文化空间  
谈《缀白裘》的“副末开场”﹄
8
《艺术百家》上海艺术研究所 周巩平  出版年:1997
《缀白裘》每集开头都有一段“副末开场”。通过考察、分析,可知它是清代前、中期折子戏演出之前的一种专一讨好观众的商业性致词表演。这种致词表演源于南戏开场的应酬性致语、明传奇开场“不切本题”的“套语”,以后又逐渐被“跳加官”...
关键词:戏曲 《缀白裘》  演出形式
昆剧表演艺术的“乾嘉传统”及其传承
9
《艺术百家》上海艺术研究所 李晓  出版年:1997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昆剧表演艺术,其可靠的形成期是清中叶的乾隆、嘉庆时期,因此习惯称“乾嘉传统”。它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①以演折子戏为主;②职业戏班空前活跃;③表演重视规范,体制趋于稳定;
关键词:昆剧 表演艺术 乾嘉传统  
艺术与商业之间——沉浸式戏剧现况与发展趋势初探
10
《上海艺术评论》上海艺术研究所 吴丹妮  出版年:2018
自2015年国内首度出现沉浸式戏剧(Immersive Theatre)始,到2017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引进并制作的中国版《不眠之夜》顺利完成千场驻演,短短三年间,这一"新鲜舶来"的戏剧样式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并俘获了大批...
关键词:沉浸式 观演关系 观众参与 商业元素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