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遗址    墓地    出土    铜器    青铜器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轻工类    社会学类    生物科学类    建筑类    

被引量:937H指数:12WOS: 32 EI: 31 北大核心: 299 CSSCI: 178 CSCD: 7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科技举国体制的内涵与模式
1
《科学学研究》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雷丽芳 潜伟 吕科伟  出版年:202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后,科技举国体制问题再次成为学界焦点,但长期以来学界对科技举国体制的认识存在分歧,因此对其理论分析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从“科技举国体制”概念由来和内涵特征入手,阐释了广义和狭义概念,并指出其具有“计划性...
关键词:科技举国体制  计划科学  动员式  大科学工程 共同研究  国家创新系统
壮族医学“三道两路”核心理论的建构
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李慧敏 刘兵 章梅芳  出版年:2017
北京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FRF-BR-16-007B)
"三道两路"是壮族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理论,其建构过程受到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壮医研究者对壮族民间医药经验说法进行选择、提炼、整合的结果。在这一核心理论的确立过程中,相关研究者排除了"鬼神—巫医"解释而选取"...
关键词:“三道两路”  壮族医学  身体理论 社会建构论
关于叶家山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研究的几个问题
3
《南方文物》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郁永彬 陈建立 梅建军 陈坤龙 常怀颖 黄凤春  出版年:2016
铅同位素研究显示,叶家山曾国铜器(有曾国族属铭文者)铅料可能有两种来源,其中大多数铅锡合金的铅同位素特征与东秦岭地区铅矿有较高重合度;铜料来源尚难以确认,但与大冶铜绿山古矿区铜矿的铅同位素数据更为接近;其他族属铜器中,有...
关键词:冶金考古 叶家山墓地  西周铜器技术  曾国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青铜工业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及二极管阵列联用技术对唐代纺织品上植物染料的分析和测定 ( EI收录)
4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李玉芳 魏书亚 王亚蓉  出版年:2016
北京科技大学高端人才引进计划(编号:061020170)资助项目
中国古代纺织品印染技术在唐代得到极大发展,可用于染色的植物和染出的色彩数量均有所增加.本研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UPLC-Q-TOF-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UPLC-...
关键词:唐代纺织品  植物染料 分析测定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茶叶遗存分析
5
《考古与文物》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路国权 蒋建荣 王青 魏书亚  出版年:2021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春秋时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的反思与重构研究”(编号:20CKG007);山东大学“青年交叉学科群体项目”(编号:2020QNQT018)的共同资助。
本研究采用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GC-MS)、热辅助水解甲基化裂解气相色谱质谱(THM-Py-GC-MS)对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出土原始瓷碗中残留茶叶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证实为煮(泡)之后留下的...
关键词:邾国故城遗址  战国早期  原始瓷器 茶  
丝绸之路与早期铜铁技术的交流
6
《西域研究》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英国李约瑟研究所 陈坤龙 梅建军 潜伟  出版年:201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研究"(项目编号:12&ZD151);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优秀青年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原位分析的金属文物科学认知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4220);英国利韦休姆(Leverhulme)基金;英国学术院牛顿国际奖学金(NF160456)的资助
本文根据中外考古学和金属史等领域近期的重要研究成果,围绕铜、铁两种金属的生产和使用,综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沿史前丝绸之路金属技术的传播和交流。公元前2000年前后,欧亚草原地带的青铜文化对铜和青铜技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出现和早...
关键词:古代丝绸之路  冶金技术 中西交流 铁 镔铁  
从ChatGPT到人机协作的知识共建
7
《科学学研究》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 张钺 李正风 潜伟  出版年:20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ZDA017)。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有望带来新一轮的知识革命。ChatGPT有着强大的掌握语言意义以及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使其具有知识库的属性。ChatGPT的开放使用赋予了人们更加平等获取知识的机会,并可以帮助人...
关键词:ChatGPT  人机协作 知识共建  
新疆哈密两处古绿松石矿遗址初步考察
8
《考古与文物》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科技考古中心 李延祥 谭宇辰 贾淇 张登毅 于建军 段朝玮 先怡衡  出版年:2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0424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7YJC780007);陕西省教育厅人文项目(17JK0722)的阶段成果
2016年根据地质部门等提供的线索先后对黑山岭、天湖东两处古绿松石矿遗址进行了考察。黑山岭遗址位于哈密南偏西200千米,天湖东遗址位于哈密南偏东160千米。两处遗址均遭到现代采矿破坏。两处遗址皆采集到大量的采矿石器和绿松...
关键词:哈密地区  史前时期 绿松石采矿遗址  
具身化与地方性:传统工艺的基本属性及其传承
9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章梅芳  出版年:2017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LSB011);柒牌基金一般项目"望江挑花技艺传承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FRF-BR-16-007B)
传统工艺是具身化的地方性知识,这一基本属性的界定,强调传统工艺是一种具身技术,是一项充满人性的工作,代表着个体化和地方性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为此,传统工艺的传承,首先需要从认识论角度强调这种具身化的地方...
关键词:传统工艺  具身知识  地方性知识 传承
新疆若羌黑山岭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调查简报
10
《文物》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李欣桐(摄影) 段朝玮(摄影) 金鹏(绘图) 于春(文/绘图) 先怡衡 李延祥 马健 温睿 任萌  出版年:2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新疆东部公元前一千纪出土绿松石制品产源研究”(编号:517042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丝绸之路沿线出土料珠的成分体系与制作工艺研究”(编号:1157514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河南卢氏拐峪绿松石采矿遗址调查研究”(编号:17YJC780007);西北大学社科基金孵化项目“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绿松石文物产源研究”(编号:389180020)的共同资助。
黑山岭遗址位于新疆哈密市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交界的黑山岭山脉东端,隶属若羌县罗布泊镇,地理坐标为北纬41°22′40″~41°1′55″,东经92°51′55″~93°4′11″。遗址所在区域西为罗布泊东缘,北依噶顺戈壁...
关键词:调查简报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矿产资源 绿松石 直线距离  罗布泊  雅满苏  新疆哈密市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