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东莞理工学院团委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大学生    地方高校    高校    校园文化    珠江三角洲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18H指数:3北大核心: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珠江三角洲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东莞高校为例
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东莞理工学院团委 彭晓波  出版年:2010
随着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转型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对东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 地方高校 大学生 职业规划  研究  
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
2
《西部素质教育》东莞理工学院团委 张钢  出版年:2018
东莞理工学院2017年学校党建与思政课题(二类)
文章首先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主体赛事和"挑战杯"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挑战杯"竞赛开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策略。
关键词:“挑战杯”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实践育人
创新地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探索和思考——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
3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东莞理工学院团委 彭晓波 黄金和 植旭明 柳卓君  出版年:2010
东莞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在志愿服务工作上大力探索,围绕"地方"做文章,坚持服务地方、深入地方、立足地方,有效地将志愿文化融入地方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探索出一套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使这项事业在地方...
关键词:地方  高校 志愿服务 机制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经验探究——基于东莞理工学院的探索
4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东莞理工学院团委 张钢  出版年:201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了高校发展及其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向。培养创业人才,高校共青团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根据目前高校在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当中发挥...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大学生 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四有”举措,精准助力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5
《中国共青团》东莞理工学院团委 无  出版年:2022
东莞理工学院团委以青年需求服务为导向,以“有力度、有速度、有深度、有温度”四有工作举措精准助力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近三年来,我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76%,平均薪酬5400元。学校就...
关键词:毕业去向  就业创业 高质量充分就业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  东莞理工学院  典型经验  落实率  广东省普通高校
浅论社会实践在解决学生突出思想问题中的作用
6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东莞理工学院团委 丘永辉  出版年:2002
我院学生思想认识当中存在着几个突出问题,不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社会实践能有效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此文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见解。
关键词:思想问题  社会实践 大学生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综合素质  
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7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东莞理工学院团委 丘永辉  出版年:2004
_针对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失信行为,剖析他们形成不守信思想和失信行为的具体原因,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通过列举证明大学生失信行为对他人和对社会造成危害性,明确在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道德 教育  道德实践 科学技术文化 诚信准则  功利思想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的特性和功能
8
《才智》东莞理工学院团委 黄金和  出版年:2012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特殊的文化形态,在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无法替代的、不容忽视的作用。建设文化强国,培养优秀人才是根本;培养优秀人才,校园文化建设是保障。本文浅析高校校园文化的特性和功能,为深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认识,加强高...
关键词:校园文化 特性  功能  
东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9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东莞理工学院团委 黄金和  出版年:201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东莞高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四种文化形态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作为发展校园文化的参考。
关键词:东莞高校  校园文化 问题  对策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