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画    口述史    传承人    传统村落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建筑类    哲学类    轻工类    

被引量:911H指数:12北大核心: 61 CSSCI: 95 CSCD: 1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传统村落价值认定与整体性保护的实践和思考
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王小明  出版年:20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建设与口述史方法论再研究"(11&ZD064)阶段性成果
传统村落是人类文明的根脉,是农耕文化的精萃,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然而传统村落在"现代化"浪潮中面临着消逝的厄运。从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提出"古村落保护"的概念,到古村落价值认定标准的探索,再到中央四部委传统村落全国...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 传统村落 价值认定标准  全国性普查  整体性保护
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总序
2
《民间文化论坛》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冯骥才  出版年:2005
关键词:木版年画 杨家埠  总序 朱仙镇  桃花坞 民间美术  杨柳青 乡言解颐  民间年画 半印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本位基因的思考
3
《山东社会科学》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刘宇 张礼敏  出版年:2012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天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创意产业园改造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02301)的部分研究成果
政府建构中方兴未艾的文化创意产业,应拿出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创意"作品。立足民间智慧和本土文化资源、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把精彩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创意独有的传统文化遗传基因而生发出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土文化 民间智慧  文化创意产业
“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的困境与向度——“非遗”口述史研究文献述评
4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王拓  出版年:2013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建设及口述史方法论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ZD064)
近年来学界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文献主要聚焦于理论与方法论研究、田野实践、口述史料的延展性研究、"非遗"口述史档案化研究四个层面。基于口述史学学科研究的滞缓以及"非遗"自身宏大而复杂的体...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口述史 困境  研究文献  
非遗保护的困惑与探索
5
《民俗研究》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 马知遥  出版年:2010
要复原或者再现濒临危险的非物质文化我们还必须保护那些传承人,尤其是保护传承人的艺术精神,而这些艺术精神必须让表演者体验并生活在原初的环境中。但仅仅圈地或者通过音像和文字的记录以及专家学者的研究就能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吗?如...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民族精神
民俗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原则与方法
6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潘刚 马知遥  出版年:2015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中心。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调查符合非遗活态传承的本质。自上世纪末,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也同样面临着危机。本文提出将传承人的主体性置于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位置,并以非遗背后民...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口述史  民俗语境  
口述史:“非遗”传承人获得话语权的媒介与途径
7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王拓  出版年:2014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第一批)资助项目(11&ZD064)
口述史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研究中侧重于对"原生态"资料收集和整理的田野调查方法论相契合。基于口述史学的"人民化"趋势与"非遗"传承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阶层属性,当下"非遗"口述史研究之意义不再拘囿于弥补文献...
关键词:口述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话语权 媒介 途径  
自洽衍变:“非遗”理性商业化的必然性分析——以传统手工艺为例
8
《民俗研究》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张礼敏  出版年:2014
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即带有商品属性,其发展亦与社会经济密不可分。尊重和正视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属性与现代文化创意潜力,打破"断面式"保护的思维模式,允许并助推其适应现代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的自洽性转变,通过非物质文...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洽衍变  理性商业化  
非虚构写作与非虚构文学
9
《当代文坛》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冯骥才  出版年:2019
非虚构文学不等于非虚构写作,它要达到优秀的虚构文学的高度,就需要文学的力量与价值,就要关注文学的思想、人物、细节、语言。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文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田野思考——中国北方民间布老虎现状反思
10
《民俗研究》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山东艺术学院 马知遥  出版年:201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北方布老虎田野考察及研究"(批准号:20110490784);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创意和非遗保护"(批准号:09CWYZ05)成果
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成为一场全民的文化运动,在看似热闹的保护背后却隐藏着对文化的无视甚至无知。如广泛地存在于中国北方的布老虎文化,作为原始图腾文化的一部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正随着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诱惑而遭到破坏,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田野 布老虎 源头记录  抢救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