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因明    李慈铭    《三国志》    性灵说    小说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339H指数:9WOS: 1 北大核心: 72 CSSCI: 68 RDFYBKZL: 1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关于李陵《与苏武诗》及《答苏武书》的真伪问题
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古籍所 章培恒 刘骏  出版年:1998
《文选》所收《与苏武诗》及《答苏武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但因曾有人怀疑它们的作者不是李陵,建国后所出的《中国文学史》都不予承认,甚或根本不提。本文对它们的真伪问题重加考辨,认为判定它们为后人拟作或假托的证据都不能...
关键词:李陵  《汉书·艺文志》 苏武  五言 匈奴 司马迁 太初改历  《史记》  东汉末年 《中国文学史》
士商关系嬗变:明代中期社会文化形态变更的一个侧面
2
《学术月刊》复旦大学古籍所 郑利华  出版年:1994
中国古代,视商如敌,因而,士与商犹如敌我分明的两个阵营。但到了明中期,士商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这必然导致政治思想上的嬗变,士改变了轻商思想,商对士亦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变化,对中国传统政治、家族伦理观...
关键词:明代中期 文化形态  墓志铭  明中期 社会地位  士商  文人士大夫 抑商政策 祝允明 文征明
试论元末“古乐府运动”
3
《文学评论》复旦大学古籍所 黄仁生  出版年:2002
与唐代元、白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相比 ,元末杨维桢倡导的“古乐府运动”从声势、影响到成果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以往却很少有人注意。本文首次综合考察了它的缘起、复古内涵和演进过程 ,认为就创作队伍而言 ,它以铁雅诗派成员为中坚...
关键词:"古乐府运动"  杨维桢  缘起 复古 内涵  演进 铁雅诗派  唐代  元代文学
“女性”与“小说”与“近代化”——对明以来迄晚清民初性别书写的重新思考
4
《明清小说研究》复旦大学古籍所 李舜华  出版年:2001
关键词:小说 男权话语 边缘性  女性主义  解构主义  默契  文化象征 民初 晚清 近代化
明代的文学与哲学
5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大学古籍所 章培恒  出版年:1989
我校古籍整理研究所自1983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全明诗》和《明代碑传集》二书的编纂,同时研究明代文、史,培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近年又在编写《中国文学史》。在明代文学方面,他们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
关键词:朱元璋  明代中期 孟子  明代文学 工商业 晚明文学 中国文学史 新潮流  哲学思想  李梦阳  
汉字中的性别歧视
6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复旦大学古籍所 苏杰  出版年:1999
关键词:性别歧视 《说文》 汉字 女性形象 男性  “人”  男人与女人  女性主义者 表音文字 《尔雅·释亲》  
论铁雅诗派的形成
7
《文学遗产》复旦大学古籍所 黄仁生  出版年:1998
关键词:诗派 铁 文献资料  古乐府  杨维桢  元末 诗坛
试论未成年人语义场的演变
8
《浙江学刊》复旦大学古籍所 马丽  出版年:2004
现行辞书对“婴儿”“童子”“少年”的释义缺乏系统性。就此本文运用语义场理论 ,从心理习惯、语用背景等角度探讨了“婴儿”“童子”“少年”的义域由交叉模糊到互补明确的演变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未成年人语义场由二分到三分的古今变...
关键词:未成年人 语义场 演变过程  义域 语用心理学  心理习惯 语用背景  
常用词“疾”、“病”的历时替代
9
《北方论丛》复旦大学古籍所 王彤伟  出版年:2005
“疾、病”是表示“疾病、生病”义的一对同义词, 从战国中晚期开始, 在“疾病、生病”义上,“病”渐显替代“疾”的趋势。汉初的使用中“病”已略占优势, 在《史记》、《汉书》、《论衡》等巨著的影响下, 这种优势日渐成为强势。...
关键词:常用词 替代  疾  病  
论晚清儒学的“汉宋兼采”
10
《孔子研究》复旦大学古籍所 陈居渊  出版年:1997
论晚清儒学的“汉宋兼采”陈居渊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儒学的发展起了急剧的变化,变化之大莫过于恢复西汉以来经今文学的传统,并以公羊今文学的形式和对先秦诸子的研究,打破了乾嘉以来考据学风束缚思想的桎梏。然而作为晚清儒学重要组成部...
关键词:汉宋兼采  曾国藩  《文献通考》 今文经学 道问学 尊德性 学术研究  经学研究 古文经学 程朱理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