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青海大学青海省情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民族贸易    草场    集体行动    明清时期    文化融合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22H指数:2北大核心: 1 CSSCI: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基于DEA模型的青海藏区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实证分析——以玉树州、果洛州为例
1
《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青海大学青海省情研究中心 贾伟 李强 李臣玲  出版年:2019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藏区公共产品供给与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研究”(项目编号:15AMZ005)
采用DEA方法对2010-2017年青海藏区公共物品供给效率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显示:青海藏区公共物品供给投入要素拥挤,存在结构矛盾,即政府供给与民众需求失衡,同时其投入规模也存在不足。这源于其政府身份的多样性:理性的“...
关键词:DEA 青海藏区  公共物品供给效率  
藏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实践和探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村寺并联治理”模式研究
2
《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大学青海省情研究中心常务 贾伟 李臣玲  出版年:2018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藏区社会治理与社会稳定研究”(批准号:14AMZ004)和“中国藏区公共产品供给与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研究”(批准号:15AMZ005)的阶段性成果清海民族大学“区域宗教研究”学科团队阶段成果。
中国藏区区域广大,横跨五个省区,地位重要,藏区社会治理是一项重大的政治问题。玉树藏族自治州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施行了"村寺并联治理"的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本文就此作了田野调查,梳理了玉树州村寺并联治理模式的实践,并对...
关键词:藏区 基层社会治理 玉树藏族自治州  村寺并联治理  
草场资源的管理与集体行动的达成——以青海省藏区Q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例
3
《中国研究》青海大学省情研究中心 郭海青  出版年:2019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农地产权改革与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研究”(15BSH117);青海省社科基金项目“青海藏区社会资本参与草场生态治理的路径研究”(17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研究从青海省Q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成立初期牧民的"有心无力"到政府"有心给力"和最终政府与牧民"同心同协力",共同保护草场资源并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成功案例出发,指出在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制度背景下,国家-精英-社会的管...
关键词:草场资源 集体行动 生态畜牧业 合作社
西北穆斯林地区村级组织与宗教组织相互关系研究——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例
4
《青海社会科学》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青海大学省情研究中心 王玉君 李臣玲  出版年:201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中的青海藏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批准号:08XMZ03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安多地区多元文化共生现象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研究"(批准号:06CMZ011);国家民委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中安多藏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08QH03)的阶段性成果
村级基层组织和宗教组织是西北穆斯林民族地区村级组织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释西北穆斯林地区村级组织与宗教组织两组织间运行中相互协调及不相协调的方面,分析形成目前两者关系的原因,探讨和揭示当前两组织间关系的规律性。在此...
关键词:村级组织 宗教组织 相互关系  良性互动途径  
多主体草场生态治理的困境及可能——以青海湖流域D村普氏原羚的保护为线索
5
《人文杂志》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青海大学省情研究中心 郭海青 董国礼  出版年:2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地产权改革与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研究"(15BSH117);青海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海藏区社会资本参与草场生态治理的路径研究"(1702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5LZUJBWZY058)
在中国的生态治理中,已有研究相继指出国家生态权威的绝对性、生态权力的"简单化"以及地方经验的适宜性,并指出在生态治理中国家整合地方力量的必要性,多主体治理作为一种理想图景,从而成为生态治理中的一种研究导向。本研究在普氏原...
关键词:草场 生态治理 多主体 困境  
中国藏区构建现代治理体系若干问题探析
6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大学青海省情研究中心 贾伟 李臣玲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藏区公共产品供给与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研究”(项目编号:15AMZ005);青海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青海藏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与社会稳定研究”(项目编号:2018XJG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藏区现代治理体系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藏区社会治理出现了新问题、新特点,迫切需要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进行创新性研究。在藏区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实践探索中,必须抓住藏...
关键词:中国藏区 现代治理体系  若干问题  
论明清时期儒学在卓仓地区的传播及影响
7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海大学青海省情研究中心 祁文寿  出版年:2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藏高原多元文化与民族关系史研究"(13XMZ007);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青海多元民族文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12034)
在封建社会,儒学是中央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主要方式。卓仓是藏区推行儒学教育最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明清以来,儒学教育在这一地区从未间断。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以及儒学的传播不仅稳定了王朝对河湟民族地区的统治,而且极大地...
关键词:明清时期 卓仓  儒学 社会影响  
“番拉扎”和“汉山神”两种信仰的比较研究——以甘肃省康乐县莲麓枉子沟村和五户丁家滩村为个案
8
《西北民族研究》青海大学青海省情研究中心 晏周琴  出版年:2018
山神信仰是人们面对强大的自然界时基于生存需要形成的一种原始自然崇拜。笔者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甘肃省康乐县莲麓山区信仰"番拉扎"的枉子沟村和五户川区信仰"汉山神"的丁家滩村为个案,通过"一番一汉"和"一山一川"两个具有...
关键词:“番拉扎”  “汉山神”  “师家”  “拉扎”节  文化融合
清代河湟地区民族贸易与河湟社会--关于藏边社会的一项社会史研究
9
第二届西部民族走廊学术研讨会 2012李臣玲 贾伟  出版年:2012
河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藏边社会,它位于汉藏文化的边界地带,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清代的河湟地区的民族贸易最为兴盛,成为西北地区民族贸易的枢纽之一。随着民族贸易的深入,社会文化交流渗透己成为常态,塑造了河湟社会文...
关键词:民族贸易 社会结构 文化交流 河湟地区  
明清时期青海河湟地区农业经济述论
10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大学青海省情研究中心 陈芳 李臣玲  出版年:2012
明清时期,青海河湟地区农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耕地、人口、物种及粮仓建置等方面,这些不仅得益于河湟地区相对有利的自然优势,还与政府的扶持、民族贸易等有相当大的关系。河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地方经济...
关键词:河湟地区  民族贸易 农业经济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