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处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机械电子    研究员    科学基金项目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合材料    

研究学科:轻工类    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电子信息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56H指数:5北大核心: 1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针织物卷边性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1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处 王威  出版年:2001
运用针织物的卷边性进行了服装设计的尝试 ,文中分析针织物卷边种类及其形成 。
关键词:针织物卷边性  造型  服装设计 羊毛衫
竹纤维/聚已内酯复合化的研究
2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天津工业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处 李亚滨 寇士军  出版年:2004
探讨了竹纤维/聚己内酯复合化的方法,调制了相溶剂,通过在聚己内酯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竹纤维和一定量的相溶剂,制成了竹纤维/聚己内酯复合材料.测试分析认为,添加竹纤维使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先下降,后升高,使伸长率从大于90000...
关键词:聚己内酯 竹纤维 生物分解 复合材料 拉伸特性  
棉纱黑板检验的图像处理
3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处;新疆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李亚滨 宋新平 张毅  出版年:2002
为克服传统的棉纱分级方法所造成的主观性的缺陷 ,以求准确反应纱线不匀的外观效果 ,探索采用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检测棉纱黑板条干的方法 ,通过用扫描仪采集标准样照图像 ,经过滤波、二值化、纱线切割、特征参数提取等处理手段 ,对...
关键词:棉纱黑板  图像处理 不匀率 棉纱检验  
织物组织结构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4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复合材料研究所;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处;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梁子青 韩德昌 杨彩云  出版年:2001
针对织物的燃烧性能与织物重量间存在一元线性关系而与织物结构的关系不大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发现在织物组织。
关键词:织物组织 织物重量  燃烧性能 线性关系  
涤纶纱与棉纱模量-应变曲线的分析
5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处 霍福磊 张国利 马明 陈光伟  出版年:2012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11007);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2010ZD02)
模量-应变曲线(应力-应变曲线的导数)比应力-应变曲线更清楚地表现出不同纱线之间拉伸性能的差异.通过对纱线应力-应变曲线和模量-应变曲线的分析可知:棉纱的应力随应变呈线性增长,而涤纶的应力随应变呈反"S"型增长;在应变为...
关键词:涤纶纱 棉纱 应力-应变曲线 模量-应变曲线  初始模量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对两国纺织业上市公司的影响
6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处;中英人寿保险公司 孙妮 韩立晨 孙涛  出版年:2006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2518)
通过事件研究方法考察了中美两国纺织业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发现虽然中美经过七轮磋商达成的关于纺织品的协议并没有对两国纺织业上市公司的股票造成显著的影响,中国纺织业也没有对美国纺织业造成显著冲击,但中美两国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对于...
关键词:纺织业 纺织品贸易 上市公司
基于面向对象模糊特征类库的特征识别模型的研究
7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处 曹凯 管国  出版年:2004
教育部重点项目 (0 1 0 0 2 )
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将面向对象模糊特征类思想引入特征建模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对象模糊特征类库的特征建模思想和特征模糊识别的理论路线,并举出应用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特征识别  模糊识别 面向对象 模糊推理
浅析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
8
《四川丝绸》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处;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 田树峰 王建坤  出版年:2008
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日益升温,本文通过对中美纺织品之间的贸易摩擦产生的政治、经济等原因进行分析,结合中国纺织品贸易现状,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 中美贸易摩擦 后配额时代
纳米TiO_2的制备及表面处理技术
9
《合成技术及应用》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处 韩旭彤 安树林  出版年:2004
讨论了纳米TiO2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能,对不同制备纳米TiO2的工艺路线进行了阐述和比较。同时对纳米 TiO2的表面处理技术和效果作了介绍。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 制备  表面处理
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谈培养新型人才的途径
10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处 王威  出版年:2002
分析探讨了高等教育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新型人才支持的途径 ,提出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 。
关键词: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 新型人才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