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一带一路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治理    可持续发展    全球治理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水利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813H指数:16北大核心: 65 CSSCI: 71 CSCD: 9 RDFYBKZL: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结构、进程与权力的社会化——中国与东亚地区合作
1
《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学院;外交学院东亚研究中心 秦亚青 魏玲  出版年:2007
东亚区域化以中小国家为主导,地区大国的迅速崛起与地区多边合作并行发展,呈现出旺盛的活力。现有的结构理论和进程理论难以对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合作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作者提出了一种进程主导型的地区合作模式,或称“过程型建构主义”...
关键词:进程型建构主义  社会化 主体间性 东亚地区合作
小行为体与国际制度--亚信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与亚洲安全
2
《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 魏玲  出版年:2014
小行为体能否有效建立与主导国际制度?作者试图从亚信会议和东盟地区论坛的经验出发,探讨在大国战略互信缺失、地区安全机制不足的情况下,小行为体发挥主导作用,建设地区安全机制的可能性与条件。亚信会议由哈萨克斯坦倡议成立,东盟地...
关键词:亚信会议  东盟地区论坛 规范制度  网络权力 过程实践  
大湄公河水资源安全:多层治理及中国的政策选择
3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外交学院东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郭延军  出版年:201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湄公河水资源安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00480167)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伴随大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的统称)次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相关国家围绕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问题产生了一些争议。尽管目前该流域存在不同形式、不同层面、不同行为体参与的合作机制,但由于跨国水资...
关键词:大湄公河 水资源安全 多层治理  中国  
“健康城市”在中国的发展与思考
4
《医学与哲学(A)》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 马琳 董亮 郑英  出版年:2017
2016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6RC330007)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我国健康城市发展,从健康城市观念、认同和文化形成角度,系统梳理了健康城市观念发展、国际发展历程、中国发展历程、社会组织研究机构与公众对"健康城市"建...
关键词:健康城市  国际关系  全球卫生治理  
关系、网络与合作实践:清谈如何产生效力
5
《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 魏玲  出版年:2016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2016年度重大研究课题"东亚区域合作发展演变趋势"(项目批准号:NACT16-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软性制度主义是东亚地区进程的突出特征,指合作的制度化程度不高,非正式性强,往往也被称为清谈。然而,东亚一体化在过去20多年发展迅猛,在制度建设和功能合作领域成果丰富。清谈式的软性制度进程是否真的可以推动合作?又是怎样产生...
关键词:清谈 关系  网络 软性制度主义  东亚思想库网络
关系网络的竞争:“印太”战略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挑战——以关系主义身份理论为视角
6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 韩志立  出版年:201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关系主义身份理论视角下的东盟身份演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人们普遍认为,东盟在东亚区域一体化与合作关系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文化和话语身份建构主义理论忽略了行为体所处社会关系网络对行为体身份的建构作用,因此在解释东盟中心地位身份方面具有显著的局限性。本文借用关系主义身份理论的分析...
关键词:关系主义 身份理论 印太战略  东盟中心地位  东亚区域合作 特朗普政府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气候治理(笔谈)
7
《阅江学刊》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创绿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绿色低碳发展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城市经济学会 柴麒敏 郭虹宇 刘昌义 董亮 鞠立新 刘长松 陈迎 陈洪波 庄贵阳  出版年:2020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0月29...
关键词: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碳中和  气候治理 生态文明 能源结构转型  
“碳中和”前景下的国际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8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 董亮  出版年:2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下全球非传统安全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9YJCGJW001)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气候危机已经与新冠肺炎疫情一同成为国际治理议程的重点。全球升温已经突破1℃,极端天气事件的威胁日益加剧,气候风险日趋严峻。国际气候合作受阻,治理有效性难以提升。在此背景下,国际气候治理呈现诸多新特点:从议题关联上看...
关键词:国际气候治理  巴黎协定  国际气候机制  碳中和气候危机  
湄公河下游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各国政策取向与流域治理
9
《世界经济与政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郭延军 任娜  出版年:201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湄公河水资源安全合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CGJ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世界上水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湄公河水电开发一方面符合流域国家的共同利益,通过水电大坝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可避免;但另一方面,下游国家也会长期面临环境保护的压力。如何妥善处理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上...
关键词:湄公河下游  水电开发 环境保护 利益分享
中美制度竞争对东盟中心地位的冲击——以东盟地区论坛(ARF)为例
10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 吴琳  出版年:202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研创新重点项目“中美战略竞争与东盟中心地位重构研究”(项目编号:3162020ZYKB02)的阶段性成果。
自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制度竞争出现重大转向:恶性竞争模式取代良性竞争模式成为"新常态";美国轻视东盟导致中美制度间制衡升级,但同时中美在东盟主导制度内的竞争也在强化;中美制度竞争的议程、方式和进程因中国被动卷...
关键词:中美竞争  制度竞争  东盟中心地位  东盟地区论坛 东盟方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