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地震勘探    地学断面    金矿床    变质岩    花岗岩    

研究学科:生物科学类    建筑类    经济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1,032H指数:18WOS: 6 EI: 15 北大核心: 20 CSCD: 12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 EI收录)
1
《地球物理学报》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 杨宝俊 穆石敏 金旭 刘财  出版年:1996
叙述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的地球物理成果.断面全长1300km,穿越了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和张广才岭岩浆岩带,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以及郯庐断裂北延部分的敦化-密山断裂、佳木斯-伊通断裂.结合地质资料,解释了断面多...
关键词:地学断面 岩石层构造  断裂构造  满洲里  地球物理
用遗传算法进行瑞利波反演
2
《物探与化探》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 赵东 王光杰 王兴泰 孙仁国  出版年:1995
瑞利波反演属于非线性最优化问题,已有的局部线性化方法(如阻尼最小二乘法)常使解估计陷入目标函数的局部极小值之中,且严重地依赖初始模型。另外,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些简单的瑞利波反演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全局优化法—遗传算法大...
关键词:遗传算法 瑞利波勘探 地球物理反演 地震勘探
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早期花岗岩的侵位模式及其与隆滑构造的关系 ( EI收录)
3
《岩石学报》西北大学地质系;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 李三忠 杨振升 刘永江 刘俊来  出版年:1997
通过对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裂谷带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伸展构造环境下中深部地壳花岗质岩浆侵位的一种模式,即花岗质岩浆沿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拆离滑脱带多次贯入,形成岩席,之后随着地壳拉伸(或伸展)作用,这些岩席逐渐远离侵位中心,发生...
关键词:花岗岩 侵位模式  隆滑构造  古元古代
西藏羌塘南部地区的冰海杂砾岩及其成因
4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 李才 程立人 胡克 洪裕荣  出版年:199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行业基金
青藏高原及邻区广泛分布的漂砾层、杂砾岩、含砾板岩是一种特殊的冰海相沉积岩,称为冰海杂砾岩(Ice-seaMix-conglomerates)。它们和一起产出的冷水型动物群、耐冷植物群视为这一地区冈瓦纳相最典型的标志,代表...
关键词:冰海杂砾岩  冈瓦纳 冰海相  沉积岩 西藏  杂砾岩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域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 EI收录)
5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 吴福元 叶茂 张世红  出版年:1995
地质矿产部八五重点科技项目
在对新取得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以及对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域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提出断面域地质演化所经历的古生代古亚洲域和中新生代太平洋域两大阶段的地球动力学模型,前者主要表现为由微型块体的拼贴造山,形成...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模型 地学断面 满州里 绥芬河  中国  
西藏羌塘中部冈玛错-双湖蓝片岩带及其构造意义
6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 胡克 李才 程立人 洪裕荣  出版年:199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行业基金联合资助项目
冈玛错-双湖蓝片岩带将羌塘地区一分为二,其南例为冈瓦纳型碳酸盐岩 拉斑玄武岩区,北侧为欧亚大陆型碳酸盐岩-碎屑岩区。根据蓝片岩的地质特征和年代学研究,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在二叠纪-三叠纪早期,是在区域绿片岩相基础上继承发生的...
关键词:蓝片岩带 冈瓦纳大陆 西藏  构造意义  岩石学
大陆造山带中的隆-滑构造──一种前造山期伸展构造形式
7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 杨振升 李三忠 刘永江  出版年:1995
大陆造山带中局部隆起-分层滑脱构造系(简称隆-滑构造)是对造山带的深入研究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构造形式。它是在前造山期伸展构造作用体制下形成的,其结构由内核、外壳及接合面三部分组成。由于它与后造山期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构造有着形...
关键词:大陆  造山带 隆-滑构造 伸展构造  前造山期  
华北晚太古代-早元古代高级变质区的变质PTt轨迹及其地壳热动力学演化模式
8
《岩石学报》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 金巍 李树勋  出版年:199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矿部资助
华北高级变质区是早前寒武纪下地壳的组成部分,经历复杂的地质演化。根据变质PTt轨迹和变质矿物冷却年龄研究,确定高级变质区PTt演化具有两种基本形式:(1)逆时针IBC型轨迹和(2)顺时针ITD型轨迹。前者属晚太古代末期变...
关键词:华北地区  PTT轨迹 变质岩 热动力学 演化模式  
辽东早元古造山带隆滑构造初析
9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 李三忠 杨振升 刘永江  出版年:1996
辽东早元古代裂谷带内的隆滑构造是在吕梁造山前期伸展体制下的第一幕变形期间形成的。本区隆滑构造的内核隆起部位大致与中南岩基空间分布一致,由同构造侵位的二长花岗岩(辽吉花岗岩)组成,在裂谷带西区和东区,辽吉花岗岩皆顺基底与盖...
关键词:早元古宙 造山带 隆-滑构造 伸展作用  
柴达木地块古地磁研究及其演化
10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 杨惠心 禹惠民 李鹏武  出版年:1992
根据柴达木地块获得的6个古地磁数据,结合已知的古地磁数据阐述了柴达木地块及与相邻板块间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柴达木地块从震旦纪到石炭纪一直处于赤道附近和低纬度地区.石炭纪时,柴达木、杨子及走廊过渡带三地块均处在赤道附近,三...
关键词:古地磁学 柴达木  地块 古纬度 演化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