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小说    诗歌    爱伦·坡    文学    媒介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电子信息类    

被引量:615H指数:11北大核心: 181 CSSCI: 168 RDFYBKZL: 1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电影、游戏、元宇宙:交互界面的媒介谱系
1
《当代电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车致新  出版年:2021
沿着基特勒的媒介谱系学足迹,我们在19世纪以降的媒介变革中可以发现交互界面的三次断裂:由于银幕的物质性,电影从可触摸的光学玩具变成了一种"触不到的肌肤",但也正是触觉交互的缺席造就了电影独一无二的媒介特性;电子游戏的出现...
关键词:交互界面 电子游戏 VR 元宇宙  
有意味的形式——莱辛的《金色笔记》中的认识主题与形式分析
2
《外国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姜红  出版年:2003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是一部以认识为主题的小说 ,其中贯穿着秩序与混乱的矛盾冲突 ,对它的认识主题的分析离不开对它的形式分析。换句话说 ,这部小说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
关键词:认识  形式  《金色笔记》 秩序 混乱  
手机:身体与社会
3
《文艺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汪民安  出版年:2009
本文将手机作为身体的一个新器官来看待。正是这一新器官,使得人体的潜能大大增强,人体发生"进化",一个拥有手机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新的生物体。这个新生物体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习性。当代社会已经形成一个手机拜物教,人们现在...
关键词:手机 社会 身体 语法形式 生物体 拜物教 器官  人体  
游荡与现代性经验
4
《求是学刊》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汪民安  出版年:2009
在本雅明的笔下,现代都市中的游荡者既是现代性的产物,也是现代性的观察者。游荡者漫无目的地在都市中游逛,行走在店铺林立的街头,穿梭于熙攘的人群中,欣赏着商品经济制造的琳琅满目的文化形象,但却脱离于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游荡者...
关键词:本雅明 游荡者  现代性  
《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与笔记之间的对话与认知
5
《外国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姜红  出版年:2009
《金色笔记》主要利用各色笔记和《自由女性》等嵌入文本之内和之间复杂的对话关系,展现主人公安娜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过程。针对现有莱辛评论过分强调《金色笔记》中的非理性因素和《自由女性》作为传统小说的局限,本文试图通过细致分...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 认知  对话  自由女性
评介英国出版的一部跨文化交际著作
6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胡文仲  出版年:2007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出版 英国  著作 评介  系列丛书  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家
中国的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
7
《当代外国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期刊 姜红  出版年:2014
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编号:09&ZD071)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论文评述了我国莱辛小说研究30年来的发展,自1981年孙宗白发表国内第一篇专门评介莱辛的文章至2010年,可分为1992年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介绍性、总论性文章为主,后期论文多为专题研究型论文。国内莱辛小说研究主要采用...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小说研究 述评  中国视角  
电视的观看之道
8
《文艺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汪民安  出版年:2011
本文从几个角度讨论电视这一资本主义再生产机器的运作法则。电视在重新塑造家庭空间的同时,自己也构造一个特殊的影像空间。这个空间不是对现实的再现,而是对现实的塑造。电视的戏剧性、娱乐性和被动性,对人们的观看经验、娱乐经验乃至...
关键词:电视 观看 资本主义再生产  日常生活  社会行为 微观权力 传统习惯  交往方式
论电影与游戏的再媒介化——“第一人称镜头”的媒介考古
9
《当代电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车致新  出版年:2020
如果说由1993年的《毁灭战士》所奠基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是对早期胶片电影中的第一人称视觉技术的再媒介化,那么这种游戏式的第一人称镜头在《硬核亨利》等影片中的复兴则意味着数字电影对电子游戏的再媒介化。通过考察"第一人称镜头...
关键词:游戏 再媒介化  第一人称镜头  媒介考古学  
堂吉诃德:伟大与渺小——兼论《堂吉诃德》中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
10
《外国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李德恩  出版年:2009
堂吉诃德是位理想主义者,他幻想的理想社会与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愈是对理想社会向往与追求,愈是深感现实社会的黑暗,这种反差使堂吉诃德尽显英雄本色,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毋庸讳言,由于作者时代的局限性,在创作中表现出对历史...
关键词:反宗教倾向  理想主义 女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小说因素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