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吉林省辽源市人民检察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职务犯罪    检察机关    刑事和解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47H指数:2北大核心: 5 CSSCI: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关于刑事和解的若干问题探讨
1
《中国司法》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吉林省辽源市人民检察院 樊崇义 王文生  出版年:2009
关键词:刑事和解 和谐社会  社会矛盾 法律手段 政治目标 长治久安 社会关系 纠纷  
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能之回归——“大检察”格局之构想
2
《当代法学》吉林省辽源市人民检察院 王文生 徐岱 刘平  出版年:2008
我国检察权具有全面的法律监督属性,但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来所行使的实质上是一种检察司法法律监督,属于狭义的法律监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全面的检察法律监督,没有准确反映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能的法律定位,现阶段更有必要在司法权...
关键词: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权能配置 检察官待遇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践方向
3
《法学家》吉林省辽源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王文生  出版年:2008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刑事基本政策的丰富和发展,是刑罚思想由侧重惩罚、报应转向惩罚与教育并重的重大转变。在司法实践中,正确把握这一政策的实施方向,科学诠释这一政策实施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
关键词: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实践方向  
论刑事和解机制的建构与检察权的正确行使
4
《中国刑事法杂志》吉林省辽源市人民检察院 王文生 刘平  出版年:2008
作为恢复性司法程序的一种阶段性表现形式,刑事和解对于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突出的作用。在刑事诉讼中实行刑事和解具有正当性,应尽快完善立法、落实量刑建议权、建立公益机构,设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加强宣传教育等机制...
关键词:刑事和解 程序适用  检察监督 制度完善  
“三书制度”:纠防超期羁押的有效尝试
5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吉林省辽源市人民检察院 王文生 周庆峰  出版年:2006
检察机关必须以积极作为的方式履行职责,建立一套纠防超期羁押检察监督的长效机制。吉林省辽源市人民检察院为有效规范和推进超期羁押监督工作,建立并实行了“三书”制度:《案件即将到期预告书》、《案件到期催办书》、《案件超期违法通...
关键词:超期羁押 检察监督 “三书”制度  长效机制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检察权的行使
6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检察院;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省辽源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 谢望原 刘志伟 李自民 徐岱 周余国  出版年:2008
为促进检察理论研究,加强学术对话,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于2007年11月8日-9日在上海浦东召开。本届论坛以"和谐社会与法律监督"为主题,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与检察权的行使、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检察权配置与行使、刑事和...
关键词:检察权 刑事政策 刑事司法政策 和谐社会  高级检察官 检察理论 学术对话 上海浦东  
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研究
7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 2007李喜和 施源 刘平 初雪冰  出版年:2007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作为刑事和解制度一个重要方面的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的提出,将加害人与被害人置于刑事诉讼的中心,改变当前我国刑事司法中被害人从属诉讼地位现状,也有助于加害人的矫正与回归社会,打破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
关键词:和谐社会 刑事和解不起诉  被害人 加害人
侦查方式的转变和创新
8
首届法律适用国际高层论坛 2005赵威  出版年:2005
在我国检察机关属于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法律监督职能,它包括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民事审判监督、职务犯罪监督等等。因此,加强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即直接关系着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也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密...
关键词:渎检办案  侦查一体化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职务犯罪
农村“民转刑”案件的原因及对策
9
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 2008李岩松 朱廷华  出版年:2008
社会分层与多元化的背景下,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呈现出多种形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模式和地域的封锁。多种经济结构下的经济关系,纷繁复杂,随之而来的民间纠纷矛盾亦呈现出多种形式。发生...
关键词:“民转刑”案件  刑事犯罪 民事纠纷 原因及对策  
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10
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 2009王文生  出版年:2009
所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放弃职责、玩忽职守而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及其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按照腐败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可以将腐败分为一般腐败行...
关键词:职务犯罪 腐败行为 防治对策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