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电影    导演    中国电影    影片    访谈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社会学类    轻工类    

被引量:1,609H指数:16北大核心: 481 CSSCI: 437 RDFYBKZL: 26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一种惊诧美学:早期电影和(不)轻信的观众
1
《电影艺术》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芝加哥大学电影与媒介研究学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汤姆.甘宁 李二仕  出版年:2012
论文寻找第一手史料,重新解读了电影诞生起第一次及早期放映活动影像所引起的观众反应的神话叙述,特别指出了观众所谓的惊恐,其实是对应了一次现代化的震惊体验。这份复杂的观众反应融合了对现代化的电影放映活动有所认知和难有参照的既...
关键词:观众反应 电影 早期  美学 放映活动 活动影像 现代化  震惊  
吸引力: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2
《电影艺术》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汤姆.甘宁 李二仕 梅峰  出版年:2011
作者从爱森斯坦借用"吸引力"这个术语,发展并丰富了关于"吸引力电影"这个概念的理论含义和史学方法,本文是对"吸引力电影"这一概念发现,应用及发展的历史话语及沿革的个人学术史的记忆、理解、比照、借鉴和阐述。
关键词:吸引力  爱森斯坦  史学方法 历史话语 学术史 概念  电影
寻找梦幻岛 日本动画电影的文化特质研究
3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熊涛  出版年:2006
本文着重分析日本动画电影的文化形态。首先论述日本人的文化特性与性格基础,指出日本文化的变形性以及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造就了日本人最核心的两个性格特质:敏感和矛盾,以此作为文化分析的基础。其次,日本动漫文化的历史论证过程,也...
关键词:动画电影 日本动画电影 日本文化
寻找电影之美 贾樟柯十年电影之路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陈波  出版年:2008
2008年10月28日上午,贾樟柯导演回到电影学院,与电影学院博士生们交流分享自己多年来的电影创作。为什么要拍那样的电影?为什么要那么拍?在这样的思考和追问之下。
关键词:贾樟柯 导演
《长安三万里》:大唐风貌与中国诗词的动画表达——谢君伟、邹靖访谈
5
《电影艺术》不详;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谢君伟(受访) 邹靖(受访) 陈廖宇(采访) 王荟(整理)  出版年:2023
《长安三万里》作为追光动画的第八部作品,继新传说、新神话系列后,开启了新文化系列,展现了以李白、高适为代表的大唐诗人们纵横交错的人生轨迹和以诗抒怀的心路历程,歌颂了他们执着不怠的理想追求和重情重义的真挚友谊。导演谢君伟、...
关键词:动画电影 唐文化 诗歌  李白  技法  中国动画
当代电影中的音乐化声音设计
6
《电影艺术》南安普敦大学电影研究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K.J.唐纳力 于帆  出版年:2012
电影中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美学影响重大。本文选择《电锯惊魂》系列电影的声音作为主要文本进行分析。
关键词:当代电影 声音设计 音乐化 电影美学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7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李二仕  出版年:2004
十七年关于女性的主题实际上是阶级的,革命的主题,而不是性别的主题。任何女性的爱情经历或者转变成英雄的主题,其最终指向是政治命题。
关键词:十七年电影 少数民族题材 电影作品  女性形象 女性性别 女性身份 创作手法  主题思想  
无器官身体:论德勒兹身体美学的生成
8
《文艺争鸣》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李震 钟芝红  出版年:2019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中国民间美学关键词的‘热闹’研究"(项目编号:17BZW065)的阶段性成果
一、无器官身体的提出身体美学缘起于身体哲学。传统上西方哲学的历史就是身体被轻视与敌视的历史,例如,柏拉图在《斐多篇》记录苏格拉底的死亡,苏格拉底认为死亡不过是身体的死亡。柏拉图以后,西方身体哲学均不同程度地侧重于放逐身体...
关键词:身体美学 无器官身体  德勒兹 身体哲学 西方哲学 苏格拉底 《斐多篇》  近代欧洲  
类型电影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折射现实
9
《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钟大丰  出版年:2020
类型电影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应对和折射现实。基于对现实主义在原则和风格两个层面的差异的认识。类型电影应对现实,需要在类型规则和模式的规范下,采取一种通过认同机制导入叙事,进行泛情感化的转移后加以疏导和宣泄的方式。创作者更多的...
关键词:类型电影 现实主义 情感化 想象力
酷儿理论与电影
10
《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李二仕  出版年:2009
北京市教委资助2008-2009年度<酷儿理论与电影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
文章介绍了电影领域有关身份和性别学研究的最新角度,指出酷儿的特质是游移的身份、流动的欲望,其核心意义在于继承并发扬了女性主义、黑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男女同性恋运动的成果,目的是破除二元对立及单一霸权中心说,为不同身份、...
关键词:同性恋 酷儿 坎普 扮演  文化建构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