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安徽省怀远县第一中学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高考    中学生    教学    英语    地理    

研究学科:自动化类    哲学类    轻工类    建筑类    

被引量:32H指数:3北大核心: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播客(Podcast)教育应用与启示
1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安徽省怀远县第一中学 孙宏荣  出版年:2009
播客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平台,从其出现之时就受到教育领域中人们的关注。文章首先从介绍播客入手;继而对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分析说明了播客在教学资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及学生成长档案袋建...
关键词:播客 PODCAST 教育 启示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
2
《基础教育论坛》安徽省怀远县第一中学 王秀秀  出版年:2021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为了让教师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
关键词:高中语文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挖掘地理实验资源
3
《地理教育》安徽省怀远县第一中学 孙尚楼  出版年:2012
达·芬奇说:“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有句古老的教育谚语说:“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这些名言说明实验的重要性。地理应该是贴进生活的,地理实验更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
关键词:地理实验 学生生活  实验资源 挖掘  学习积极性  生活实际  科学知识 贴近学生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物理极值问题
4
《教师》安徽省怀远县第一中学 张士军  出版年:2009
能够准确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是物理考纲中对学生的五大能力要求之一,而这一能力的要求从没有降低过。目前新课程的新课标依然如此。应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三角函数知识、二次函数知识、二次不等式知识t...
关键词:物理极值问题 均值不等式 求解  利用  函数知识 能力要求  物理问题 数学归纳法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综述
5
《安徽农学通报》安徽省怀远县第一中学 常先  出版年:2011
在分析传统地理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闲置和资源现象后,提出开发利用各种各样的地理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举措,为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教学 地理 课程资源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
《考试周刊》安徽省怀远县第一中学 沈怀侠  出版年:201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教材处理、情景创设、课堂提问、实验设计、评价学生等方面,对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 物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
动态力问题的分析和拓展
7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安徽怀远第一中学 张传义  出版年:2013
动态力问题是高中物理常见问题之一,高中学生对此颇感棘手.如果学会用作图法解决此类问题,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加深了数学和物理的联系.以下通过三个具体例子说明.
关键词:高中物理 高中学生 事半功倍 作图法 数学
例说高中物理变量平均值的使用
8
《湖南中学物理》安徽省怀远县第一中学 吴平  出版年:2011
高中物理中会遇到很多变化的物理量,如速度、力。遇到有关变量求解的问题时,如果能够巧妙利用平均值计算,可以化变为不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很多学生在应用过程中不能真正掌握变量平均值的意义,导致乱用和错用。例1图1为弹簧振...
关键词:高中物理 弹簧振子 均值计算  动量定理 劲度 线框  合外力 变力  匀强磁场 化变  
高中生物遗传学定律复习中的学困现象浅析
9
《生物学教学》安徽省怀远县第一中学 余松  出版年:2010
高中生物学复习中遗传学历来是重点也是难点,学困现象比较常见。本文对学困现象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作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复习  遗传学定律  学困现象  
信息技术课与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0
《中学时代(理论版)》安徽省怀远县第一中学 张伟  出版年:2013
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让学生动手处理信息,形成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要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其他各科教学中去,尊重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信息能力 网络伦理道德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