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封建    高校    遴选标准    期刊评价体系    彝族社会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22H指数:3北大核心: 5 CSSCI: 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期刊评价体系与非高校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生存现状
1
《贵州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翟宇 郑迦文  出版年:2009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院级课题《提高〈贵州社会科学〉影响因子研究》部分成果
在当今中国的学术界,以核心期刊评价系统为主的期刊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决定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在决定学术期刊如何生存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上更是成为了关键性的变量。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非高校类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尤其需要...
关键词:核心期刊  生存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遴选标准
彝族传统道德价值观简析
2
《广西民族研究》<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王路平  出版年:1995
彝族传统道德价值观简析王路平(《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族的道德价值观是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族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泛道德主义的社会。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言行都严格地受到道德观的制约。族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有如下几个...
关键词:道德价值观 彝族人民  家支  集体意识  彝族社会 重义轻利 重男轻女 习惯法规  血族复仇  泛道德主义
儒家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
3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王路平  出版年:1999
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和的精神、仁的精神、大同精神、自强精神与礼的精神。这些精神虽有其消极面,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健康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对其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儒家思想 中华民族精神 影响  
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特征
4
《江西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深圳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黄旭东 田启波  出版年:2009
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特征可从研究形式和研究内容两个向度去考察。从研究形式上看,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从研究内容上看,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特色表现为:其理论基础即结构化理论的独创性、时...
关键词:吉登斯 现代社会变迁思想  理论特征  结构化理论  
王阳明谪居龙场遗迹考录
5
《孔子研究》《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王路平  出版年:1994
关键词:王阳明  修文县  文明书院  遗迹 贵州龙 安国亨  小洞  《易》 布政使 王守仁  
明季外籍禅师入黔弘教考述
6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王路平  出版年:2000
明季中原西蜀战乱 ,南明永历王朝建都贵州 ,故中原西蜀之外籍禅师纷纷入黔避居 ,弘教贵州。他们在黔中创建寺庙 ,行化僧俗 ;开辟名山 ,弘宣佛法。同时本着弘法利生的大乘佛教精神 ,刻苦自励 ,悲天悯人 ,救死扶伤 ,济贫...
关键词:中原  建都 名山  南明  僧俗 寺庙  考述 佛法  大乘佛教 禅师
论原始佛学的缘起论
7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王路平  出版年:2001
原始佛学的缘起论为整个佛学奠定了基石 ,其内涵包括事物的因果关系和依存关系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原始佛学的缘起论坚持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多种因素统一的思想 ,坚持了事物运动绝对性的思想 ,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学说 ,与宿命论有着...
关键词:原始佛学  缘起论 佛陀 因果 依存
王阳明与萨特的哲学本体论之比较
8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王路平  出版年:1990
王阳明(1472——1528)是我国明代心学哲学家。萨特(1905——1980)是当今法国存在主义大师。他们相隔四百年,遥距二万里,哲学思想自然有差异;然古今之变,东西之遥,无碍其相通,盖心学乃人学故。比较两者的哲学,不...
关键词:王阳明  哲学本体论 万物一体 心物  中西哲学 本体论意义 天地万物  内圣外王 心外无物 专文  
外来文化与民族兴亡——中国古代蜀、鲜卑和吐蕃族对待外来文化的经验教训
9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王路平 傅责中  出版年:1997
对待外来文化,尤其是外来的先进文化采取什么态度,是影响民族文化能否得到延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古代的蜀族,妄自尊大,封闭排外而导致蜀族消亡;鲜卑族妄自菲薄,对外来文化盲目趋同,也导致鲜卑族消灭;而吐蕃族则能保持民...
关键词:民族文化 外来文化 民族自尊心 民族自豪感
中国历史叙事模式的再认识——以“封建”概念为中心的考察
10
《中西法律传统》《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翟宇  出版年:2016
一、'封建'概念在中国的产生和变异'封'在甲骨文中即已出现,其义项中有划定土坡上疆界、授予封地、封受土地之意;而'建'则有'建立'、授予土地之意,与'封'颇为相近。[1]《诗经》有云:'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又有'...
关键词:古者  封地 概念  中国  土坡 土地  疆界 义项  元子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