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德州学院音乐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声乐教学    音乐教育    古筝    教学研究    教学    

研究学科:哲学类    轻工类    经济学类    生物科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374H指数:7北大核心: 43 CSSCI: 14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不同来源、性别、专业的地方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1
《河西学院学报》德州学院教育系;德州学院音乐系 刘永恒 高占海  出版年:2006
为了探讨地方院校本科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我省5所地方院校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地方院校本科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来源(城市和农村)、性别这两个维度上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而在专...
关键词:地方院校 大学生 幸福感
浅谈山东民歌中的方言及演唱风格
2
《中国成人教育》德州学院音乐系 杨瑞  出版年:2007
民族声乐是一个基础雄厚,力量强大,影响力越来越广泛的声乐学派,滋养这旺盛生命力的歌唱艺术的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演唱山东民歌和演唱其他民歌一样,都是用民族唱法,而且是属于我国北方汉族运用较普遍的唱法类型,在其演...
关键词:方言声韵  语言风格 演唱形式
合唱在普通高校美育实践中的审美教育作用
3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德州学院音乐系 孙甜甜  出版年:2008
合唱作为音乐教育的高级艺术形式,是审美教育活动中最生动的方式之一,合唱艺术实践对培养大学生的立美、审美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审美修养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合唱审美沟通的三个阶段的分析,论述了合唱在普通高校美育实践...
关键词:合唱 普通高校 美育实践 审美沟通  
新理念,新思维——论奥尔夫教学理念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
4
《乐器》山东德州学院音乐系 樊海伦  出版年:2011
奥尔夫教学体系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也有很多人在研究和学习奥尔夫教学,并且这种教学理念已经渗透扩大到整个教育领域,甚至是其他的领域中。本文通过对奥尔夫教学的学习和理解把它运用到小提琴...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  原本性音乐  小提琴教学
谈刘雪庵先生的歌曲代表作——纪念刘雪庵先生诞辰100周年
5
《中国音乐》德州学院音乐系 段文  出版年:2004
刘雪庵是我国现代著名作曲家 ,其作品风格独特 ,尤其是《长城谣》、《红豆词》等歌曲深受世人青睐。笔者选择了刘雪庵的两首歌曲代表作 ,将其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流行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以当代人的眼光进行分析 ;同时 ,对刘雪...
关键词:刘雪庵 歌曲代表作  《长城谣》 《红豆词》 创作类型  风格特征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体系的建构
6
《中国成人教育》德州学院音乐系 杨瑞  出版年:2008
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热潮迭起,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多元化,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高师音乐教育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构建合理化的课程结构框架,体现师范性、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多元化原则,以动态...
关键词:音乐教育 培养目标  课程改革
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策略
7
《艺术百家》德州学院音乐系 杨瑞  出版年:2010
山东省教改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就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探讨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以便更好地顺应时代改革潮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艺术教育 地方本科院校 音乐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教学
论手指的特性及在钢琴教学中手指的训练
8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德州学院音乐系 岳月  出版年:2009
在演奏过程中,手指是最重要的,再美的音乐都要通过手指来表达;各种速度、力度、灵敏度、触键方式和音色控制也都要由手指来完成。因此,手指训练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手指的独立性训练、灵活性训练和均匀度训练,对提高手指的机能,更...
关键词:手指  触键 弹奏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与发展
9
《惠州学院学报》德州学院音乐系 杨祎  出版年:2008
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对"五.四时期以来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回顾与思考>(课题批准号2007084)
中国的艺术歌曲形成于"五四"运动以后,并于30年代发展成熟。以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为代表的作曲家,将欧洲作曲技法同中国诗词相结合,创作出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和民族化和声方面积累了宝贵的...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 中西音乐文化融合  民族化和声
音乐专业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水平的研究
10
《人民音乐》山东德州学院音乐系 陈凌  出版年:2010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是其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①。它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思维的一种方式,是指个体对自己面对环境中的挑战能否采取适应性行为的知觉或信念。按照班杜拉的理论,具有不同自我效能...
关键词:一般自我效能感 焦虑水平 专业大学生 音乐 社会认知理论 适应性行为  心理学家  维和行动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